中国的改革何去何从?
看了很多答案,似乎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市场究竟需要什么? 中国的改革开放走了三十多年,我们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个过程是艰难的也是巨大的。从全球范围来看,这种转换失败的国家并不多,而成功实现转型的国家无一例外都是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并且拥有完善的政治体制的国家。
中国拥有世界最多的中产阶级和最大的消费市场,这个市场规模和消费潜力让无数外资企业眼馋,然而中国市场还有一个特点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那就是能够集中产能,迅速扩大生产规模。举个例子:当亚马逊想开拓美国跨境电商业务的时候,它首先想到的是入驻 eBay 和 Walmart ,因为这两家电商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物流系统,所以就可以放心把自己的产品放在他们平台上售卖,不用自己组建物流团队进行配送;但当亚马逊想拓展海外市场的时候,它就是第一个自建海外物流仓储体系,亲自运送商品的外贸公司。为什么?因为它知道,只要商品能在 30 天之内送到消费者手中,哪怕第一次配送出现了延迟,消费者也愿意等待,毕竟亚马逊在欧美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而中国则不同,任何企业都可以在中国建立完整的生产线,只要产能足够,任何订单都可以在三周内完成生产并交付到消费者手里。这就是为什么阿里巴巴和京东最初起步的时候,一定要构建自己完善的物流仓储体系,因为他们知道,未来竞争的关键在于物流仓储和智能化水平。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能过剩和库存积压一直是困扰各行各业的问题。其实,无论是钢铁、煤炭还是汽车,整个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平。根据 21 世纪房地产的研究报告,当前中国工业产业用地供给严重过剩,钢铁、汽车、焦化等行业土地利用率高达 80 %以上。可以这样说: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工业园区,你都可以看到大量的工厂闲置着,甚至大门紧锁,无人值班。如果把这些工厂全部关掉,至少国内百分之几十的企业都要倒闭。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改变目前这种产能过剩的局面都是迫在眉睫的。
那么,如何改变呢?简言之,我们要把国内那些不能创造社会价值却还能继续存活的企业关“死”,同时把有能力创造财富但还没有释放出来优势的企业放开。换句话说就是:淘汰落后产能,扶持优秀企业。 显然,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一套非常高效的市场监管体系。过去,我们的市场是靠计划经济和行政指令来调控的,这种机制的弊端显而易见。在新常态下,我们通过供给侧改革,试图建立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调控模式,然而让人遗憾的是,我们在市场化改革的道路上遇到了既得利益群体的阻碍。
看看国企改革的那一步每一步都是那么艰难,我们可以想像,如果在改革的途中遇到无法逾越的阻力,改革还将停滞不前。当然,我不是悲观主义者,我相信人类是充满智慧的,只要我们保持开放的胸襟,勇于变革和创新,就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