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会倒闭吗?

滕宇滕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2014年,A股总共爆出87家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含ST),平均下来每个月接近7家。 这些公司造假的手法都是大同小异的,无非是把资产负债表里的某个科目调个数字,或者把利润表某项内容少算或多算些收入和成本而已....

当然,除了这种明显造假违规操作的公司外,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企业也面临着倒闭风险——比如说市场占有率下滑、主营业务亏损导致现金流恶化,从而被迫裁员或破产清算;又比如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了继续维持经营不得不贱卖资产甚至借贷还贷,最终结果也是资不抵债,陷入困境。 总之不管是故意造假还是无意失误,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就是公司市值跌没,老板倾家荡产,员工失业回家!

说一个你不敢想象的案例: 深南电路(002916),一家做印制电路板(PCB)的公司,业绩一直不错。然而就在去年底,该公司突然披露了一份涉及金额高达5亿元的债务公告,瞬间引爆了市场。

因为此前深南电路的财报一直表现稳定,这笔巨额贷款也是出乎意料,所以股价当天就跌停板收盘。随后几个交易日连续下挫,从最高点算下来几乎跌去七成。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股的股价已经跌去近八成,市值缩水至39亿元,而当初借款的资金却只有20多亿,如今不但利息翻番还要计提更多减值准备。最惨的2018年更是巨亏10.5亿元,如今更是面临退市风险!

赫连涵月赫连涵月优质答主

当前,上市公司退市制度面临一些困境,突出表现在退市数量少和退市方式单一两个方面。2001年退市制度正式实施以来,截至2012年7月底,沪深两市共有93家公司退市,年均退市公司1.9家。从退市方式看,93.5%的公司是因为连续亏损触发财务指标而被强制退市,主动退市的仅11家,而且全部为主动转轨或吸收合并。由于没有建立起市场化的退市标准体系、多元化的退市决策和执行机制以及退市公司的重新上市制度,强制退市和主动退市两方面的功能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退市质量不高。同时,部分上市公司为规避退市指标而粉饰报表、炒作业绩等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因此,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退市制度,从而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避免退市制度“虚置”,提高退市制度的威慑力,加大上市公司违规成本,降低投资者投机成本,并有效化解退市风险,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对于如何进一步完善退市制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研究完善主动退市制度。尊重企业自主退市的权利,明确其自主退市的具体情形及决策程序,允许其自主选择证券交易所或转让场所,为有主动退市需求的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的安排,并在证券交易所或转让场所的市场层次、融资渠道及并购重组等方面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在充分考虑保护投资者权益、化解退市风险的同时,可以考虑完善与主动退市相关的市场激励机制。

二是增加直接退市指标。为有效减少市场炒作和投资者跟风现象,研究在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两项重大违法行为方面建立更为简化的“直接退市”制度,同时加强事先制度宣传和管理,提前预告和提示市场风险,引导市场理性反应。

三是规范暂停(恢复)上市和终止(重新)上市制度。按照市场化和严格监管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间的信息披露与风险揭示制度、交易所需履行的程序和应当承担的审核责任、投资者自主判断和选择的权利以及相关责任方的退市风险化解责任。

四是加强退市决策和执行的监督和制衡。落实中介机构及相关参与方在退市中的责任,建立、健全公司退市责任追究机制,完善投资者保护和救济机制。研究建立退市相关各方的法律框架和制度环境,鼓励当事方和解与调解。

五是加强退市全过程中的投资者权益维护。建立包括公开征集、网络投票、代理行使和承诺安排等多元化的退市表决机制,推动建立在证券交易所或转让场所间实施跨市场投资者诉讼机制。支持投资者依法行使民事赔偿权和获得补偿的权利,并研究在特定情况下可由第三方先行垫付补偿的措施。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