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周期是几年?

敖道铭敖道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有趣,我们试图从历史数据上寻找一些规律来解释这个看似有些虚幻的问题。 中国金融改革从80年代开始起步,到目前为止不过30年的发展历程。A股市场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为实体企业融资的使命,因此本质上来说它是一个典型的计划经济产物。这就像是我们平时买菜或者买东西一样,你不可能期望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来计算市场的供需以及价格(尽管有时会用行政手段)。同样,我们也不能期待用市场经济的方法来指导一个拥有公共福利性质的市场。

既然A股有鲜明的计划经济特征,那么套用宏观经济中关于计划经济的理论可能更为合适。我们知道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经济是有周期的,这种周期通常被称为“朱格拉周期”,其运行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繁荣期:需求拉动型通胀上升,利润率提升。

衰退期:需求拉动物价下跌,利润率下降。 萧条期:通缩加剧,资产价格下跌,利润率为负值。 复苏期:通货再膨胀,资产价格上升,利润率回升。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A股的历史也同样印证了这一理论。比如2006~2007年那次牛市,实际上就是中国启动4万亿刺激计划后大宗商品涨价所引发的通胀预期升温的结果;而之后的下跌则是由于刺激计划的实施超预期,使得通胀预期落空导致的通缩。2010年以后全球大宗商品反弹,通胀再度升温,A股也一度涨势如虹;然而随后中国实行紧货币政策,打压通胀,A股又陷入漫漫熊途。。。这些都与周期定律所言相符。

但我们说A股有着鲜明计划经济的特征,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在A股的周期中可能会存在一种非线性的因素,即政策干预的力量会明显强于其他市场。这是由我国金融改革的特色决定的。事实上,除了极少数时候(例如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外,我国并没有真正依靠市场力量来进行资源配置和调节。这也就导致了A股周期的不确定性要远大于其他市场。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的是时间周期中的“滞后期”问题。任何市场都会有反应滞后的情况发生,这点毫无疑义。但A股的反应似乎总是格外强烈些,这可能是因为政策干预的力量过大所致。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当某种经济逻辑推动股价上行的时候,如果力度不够强劲,那么很可能会触发政策力量的介入,从而令股价出现暴涨;反之,如果某种力量助推股价下行,那么非常有可能出现跌跌不休的走势直到触及底端。而这种突然的“转向”往往是出乎意料的,显然这不是来自市场本身的力量,而是政策力量。我们无法预测政策的方向,但这恰恰可能是影响A股走向的最重要因子。

宰蓓洁宰蓓洁优质答主

5年的长周期:

这是中国股市最长的大周期波动规律。也就是说,一次完整的波段行情,从起步开始到最终完成,这个过程中间包含了熊市+牛市+熊市,大约需要5年时间的运行才能完成。5年的长周期是2年小周期的2倍;5年的长周期的成因可能与5年一调的财政预算周期有关。

2年的中周期:

中国股市从底部突破开始起步,到下一次见阶段性大底的运行时间,大约需要2年左右。这个2年的运行过程,包含了熊市+牛市的周期运行全过程。2年中周期是44月短周期+22月短周期之和;2年中周期的成因可能与2年一度的党代会以及人大政协会议周期有关。

44个月的短周期:

从一次阶段性底部形成开始起步,到下一次阶段性顶部形成结束,这个过程需要运行大约44个月。这个44个月的运行过程,包含了熊市+牛市运行全过程。44月的短周期是55月长周期的0.786黄金分割位;44月的短周期的成因可能与4年一度的美国总统大选有关。

22个月的短周期:

一次阶段性顶部跌破开始,到下一次阶段性底部形成的运行时间大约需要22个月左右。22个月的短周期是44个月的短周期的一半时间;22个月的短周期的成因可能与我国农村的两熟作物制有关。

62个交易日的最短周期:

一轮从阶段性底部启动开始,到下一次阶段性顶部形成的波段行情,中间需要经历大约62个交易日。这个62个交易日的短周期,包含了熊市+牛市+熊市的全过程运行;62个交易日的形成原因可能与我国传统的60大甲子周期有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