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储备多?
中国的国际储备目前确实很多,但将来可能就不是这样了。 什么是国(际)储备? 这个概念可以这么理解:国家储备是政府为了稳定本币汇率、维护本国金融体系平稳运行而持有的资产,它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和国际投资头寸(含官方和民间外汇储备)三个部分。其中前两个部分为流动性储备,最后一个部分为非流动性储备。 一般来讲,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为了维持本国货币信用,须增加储备,以防货币贬值;反之,如果国际收支顺差则减少储备。
然而中国现在的情况比较特殊。我国的国际储备中很大一部分是外汇储备。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国的外汇储备中80%以上是美元资产。为什么是美元呢?因为我国贸易和投资中的顺差主要产生于以美元计价的商品和服务,这些收入需要兑换成美元储备,才能进行国际贸易和投资。另外,美国国债的利息也比其他国家的国债利息要高一些。除了购买美债以外我们购买的其他海外资产并不多。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国家经常项目下的顺差很大,而且主要是通过美元形式实现的,然而美国的财政不仅不欠我们钱,反而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债务压力(美国国债持有者中,中国是唯一的非美洲国家)。为了应对这种特殊的情况,央行不得不保持一个相对高的外汇储备水平。
然而,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首先,人民币国际化使得原来只能通过美元结算的交易方式有了新的选择,尤其是加入RTGS系统使人民币跨境支付效率大大提升,从而增强了人民币在进出口贸易中作为计价单位的可能性;其次,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用当地资源换中国订单的模式很可能会增加人民币在境外的非储备需求。有了这两个“增量”,中国人民银行不必再依靠大量储备来维持汇率的稳定,因此未来的国际储备中,外汇储备这一部分会逐步减少。
当然,未来一旦贸易条件发生逆转,经常项目下出现逆差,为了维持本币价值,外汇储备还有增加的可能。但是,与当前相比,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是很小的。也就是说,只要人民币不成为世界货币,国内央行就始终要面临着既要保持储备又要调控汇率的困境,这种尴尬境地是我国制定政策时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