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企业收益的质量?
首先,收益质量这个概念比较大比较虚,我考虑的是狭义的,就是利润表的净利润(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是不是真的赚到了钱。当然这已经是一个很广的范围了,因此需要进一步界定。 这里我们假设企业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且单周期决策,于是我们可以把企业的经营分成两个阶段:规划期和执行期,分别对应着会计上的“以前年度”和“本年”的期间,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一个企业每年做的每一笔生意分为两类:一类是新业务,它出现在企业当年的利润表当中;另一类是延续业务,它在企业当年的利润表当中已经是既往的历史成本了。
于是,对于利润表的净利润,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拆分: 第一步 找出企业当期的收入和成本 第二步 通过会计调整,将当期收入和成本调整到历史成本 第三步 计算出本期发生的新业务量 第四步 计算出延续业务量 第五步 计算出每期(或每季、每月)的收入和成本 第六步 根据业务类型不同,赋予新业务与延续业务不同的贴现率,来计算出现金流量 如果采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法定义收益的话,那么收益质量的问题就转化为如何确定合理资本支出,并相应地调整贴现率的问题。如果只考虑利润表,而不考虑资产负债表的话,那么收益质量的讨论就难以深入进行了,因为这会引入更多主观的因素。
我个人建议从动态的角度来思考收益质量的问题,企业就像一个人,他今天赚了多少钱取决于他今天的劳动和努力程度,更取决于他过去的劳动和努力程度,过去偷懒的人今天是不会突然勤奋起来的——除非发生奇迹。同样地,一家企业的收益也取决于它在过去和现在的努力程度,以及由这些努力程度引发的交易和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