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金融在哪里?

班兆阳班兆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答是不是,再答为什么。 是否是: 中国有消费金融行业,但是并没有形成像花旗那样从传统银行到消费金融机构的转型。中国的消费金融,更多的只是依托商业银行的贷款部门而存在;并且由于监管的要求,商业银行的消费金融业务都是零售业务部负责,和公司银行部、国际部等比起来,真的就是“屌丝”中的“屌丝”——没有公司客户资源、不能做大额融资,只能做小企业和个人贷款,收入低且风险高。

虽然很多商业银行都设了专属的消费金融事业部,但真正能投入的资金和资源真心有限(毕竟也是按照资产平均分发,比不过中行的私行,也拼不过招商的大零售),而且由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批流程是行内最复杂的,所以往往效率也非常低下——和快贷、借呗这样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速度相比,简直让银行自己的客户经理都觉得自己是在拖行业的后腿!(当然互联网金融产品也是有门槛的,不是谁都可以做的……)

所以,在中国,的确是有消费金融服务行业,但是行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并且受制于监管要求,很难通过一个机构享受到全方位的贷款服务。 再答为什么: 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像花旗这样的全方位服务的综合性金融机构?原因有很多,宏观层面的就不多说了,说说微观的:

1.体制问题。中国的商业银行基本是按部门分业务的,一个营业部就是一个业务部,分行就是一级分支机构,最多再加上几个支行,很少会有以客户为中心,全部由客户需求决定的部门划分,这就造成了商业银行在考虑贷款客户时,是找客户经理(个体)还是分行(群体)的问题,而不是像花旗那样直接找到客户。

2.历史遗留问题。国内银行对不良资产的处置习惯是“捂”,也就是尽量不被其他机构看到,保持表面上的光鲜亮丽,而花旗那样主动处置不良资产,甚至打包售卖的不良资产处理方式,在国内根本行不通,监管部门也会禁止。

3.市场问题。国内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全,很多交易品种没有被开发出来或者没有充分发展,比如ABS市场的非银投资者占比较高,而国内个人理财资金的投向也是以固定收益产品为主(80%以上是国债、地方政府债等),很少会有主动管理型的基金去投资风险类资产(这也就导致了网上银行销售的各种理财产品本质其实是信托计划,而并非真正在做主动管理的产品),这对想要进行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消费者来说很不方便。

宣铭郁宣铭郁优质答主

中国消费金融的未来趋势

科技金融公司和互金平台的迅速发展,对整个居民消费市场起到了积极的驱动作用,但也带来了不少潜在的风险。一方面,“大数据”的采集与运用不够成熟,技术规范和法律空白。另一方面,消费金融服务中欺诈行为频发,且呈现集团化、专业化和复杂化,机构资金受损问题严重。除此之外,各类无牌机构“鱼龙混杂”,扰乱了行业秩序。

虽然,中国消费金融还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风险,但中国消费金融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快车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消费金融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消费主力的迭代与政策利好环境下,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科技作为消费金融的强有力支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将加速渗透到消费金融业务的各个环节,为机构赋能,同时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与此同时,消费金融业务的反欺诈技术和数据风控能力也将持续提升。在监管的规范发展下,整个消费金融行业将逐渐趋于良性和平衡,释放更强的活力,进入发展的“黄金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