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面对外资撤离?

齐昌安齐昌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目前看来,外资撤不撤,怎么撤,都不影响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 所谓的撤资,都是商业行为,是市场行为。

那些外资企业来中国的初衷就不是为了长期发展,而首先考虑的是成本低,待遇低,税收优惠等等。当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要求提高,他们的成本过高,就自然要撤出一部分产能到劳动力,环境成本更低的地方去。当然,他们撤出来是中国经济的损失吗?也不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有在中国深耕,没有做技术积累,只是将中国当作一个加工基地而已。

当然,我们欢迎真正的外国资本和中国企业合作共赢,相互成就。但有些人把那些来中国搞几趟外贸生意的外国人称为“外资”,显然是不合适的。真正的外资应该是像三星、索尼这样,在中国有研发中心,做技术研发,培养中国人才,投资建厂,最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样的外资才值得尊重,才是真正在中国扎根的。

澹台子沐澹台子沐优质答主

首先要分析外资撤离的成因,中国吸引外资的真正优势是什么。有人认为是廉价的劳动力,也有人认为是广阔的市场,还有人认为是政府补贴和土地低价供给,甚至还有人认为是廉价的环境污染代价。

实际上,以上这些都不是中国吸引外资的真正优势。首先,中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教育年限已经超过9.6年,接近美国上世纪70年代的水平,即中国的劳动人口平均已具有初中文化水平,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中国的市场,既没有美国加加拿大的市场大,也没有欧盟加英国的市场大,实际上连日本的市场都不如,所以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规模这一说法也只是“中国特色英语”的说法。至于政府补贴和土地廉价供给以及环境污染代价,并不是一种可持续优势,是一种难以继续发挥作用的“伪优势”。

中国吸引外资的真正优势是超大规模且具有高度异质性可分性的经济体。劳动力价格、市场容量、政府补贴、土地价格和环境污染代价都只是要素禀赋的派生部分,是“冰山一角”。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真实要素禀赋结构有十个层次:地质、气候、空间、初级自然资源、劳动的供给、资本的供给、人力资本的供给、企业家才能的供给、体制质量、制度质量。这十个层次合起来构成真实的要素禀赋结构,按照每个层次的具体内容来分析,中国不仅具有异质性而且也是可分的,可以分成上万个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本、公共设施、市场规模不一样的地方行政经济体。

一个经济体具有异质性能充分满足外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要求,可分性则能够满足“内部化”和“外部化”这两种市场缺陷,也就是现代经济学中所说的市场不完善的要求。市场缺陷的“内部化”要求就是将跨国公司的各个部门放在一个行政经济体当中以防止技术秘密外溢和人才流失。而市场缺陷的“外部化”要求则主要体现为防止污染,一个国家的污染可以转移到一个区域、一个城市或一个县。比如北京、上海不再需要污染的企业,将这些企业转移到河北和河南以及其他省也是可以的。

正因如此,中国超大且具有高度异质性可分性的经济体结构优势使得外资在中国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这种优势不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所能具备的,因此是独一无二的超级优势。这种优势不仅是可持续的,而且也将不断地改进和提升,由此也足以判断外资撤离中国是特例而不是趋势。

同时,对这些特例也无需大惊小怪,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即使外资撤离中国了,劳动力成本、人力资本质量、市场规模、政府行政效率、法治质量和政府服务质量也会不断改善和提高,最终促使中资在“用脚投票”时选择在国内投资设厂。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