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换挡迈进什么?
“调结构,转方式”不是一句空话,它意味着中国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从规模经济转向质量效益型经济,从要素驱动(劳动力、土地和资源)转向创新驱动,从“以物为中心”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向“以人为本”的精致型经济发展模式。
当然,这些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完成。但正如汽车换挡必须踩离合器一样,中国经济换挡也必须付出一定代价。这种代价就是短期总需求不足以及由此导致的经济增长放缓。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没有增长动力。
事实上,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动能仍然强劲,新常态下的“三驾马车”依然可以顺利前行。 首先,居民消费仍在不断升级,且空间巨大。
据统计,2013年我国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比上年下降了6.4个百分点,而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却上升了0.8个百分点至35.9%。这说明在收入分配改革进程之中,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并没有充分反映到消费上,居民消费仍然存在较强的刚性。城乡居民存款余额仍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居民储蓄向消费的转化仍有较大的空间。
第二,投资仍然具有较高潜力。近年来随着企业盈利水平的回升及融资环境的改善,企业的投资和资本支出意愿正在不断增强。特别是得益于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企业信贷资金供给充裕,非金融企业的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已由2012年的65%上升到2013年末的73%。
同时,目前我国的资产价格水平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包括房地产在内的资产价格上涨有较大空间。只要保持市场合理流动性,同时继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机构内部资源配置和外部融资环境,就存在着推动投资增长的力量源泉。
第三,出口虽然受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影响面临压力,但仍然存在回暖的可能。一方面,我国出口产品结构正在逐步升级,具备相对成本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出口潜力巨大;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人民币汇率由单一的管理浮动制度逐渐转变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有利于企业规避国际贸易风险,扩大出口订单。
因此可以说,“调结构,转方式”并不是要遏制中国经济增长,而是在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