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业为何?

屠肇泓屠肇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到2016年,这38年间,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业监管(1979—1995 年); (二)以市场化改革为主导的行业整顿和转型(1995—2001 年); (三)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结构调整(2001—2004 年);

(四)资本市场的深度参与和国际化的初步探索(2004—2007 年); (五)国际金融危机下的行业调整和深化体制改革(2008年至2016 年) 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中,我国保险行业都会遇到一些困扰其发展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制于当时的制度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我国保险市场上一直存在着较大规模的非正常交易和套利行为。这种不正常交易的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低报保费收入、虚减费用支出等方式降低营业费用,从而少缴所得税,获得税务优惠;通过高报保单份数、虚增保费等方式增加营业费用,同时在税前扣除,从而减少企业实际缴纳的税收,达到骗税的目的;在保险业务真实发生的情况下,通过提前确认保费收入或推后结算成本的方法来调节利润,实现税基的倾斜。这些不正常的交易必然导致保险公司虚假繁荣,同时骗取国家税款,严重破坏市场秩序。

除了偷逃税款之外,不规范的经营行为还会导致资金运用效率低下、偿付能力和经营风险管控能力不足等问题。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1年的“九·一一”事件促使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监管部门开始深刻反思本国的金融安全体系,作为金融体系一部分的保险业也面临新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教育、医疗、交通、物流等领域的深入应用,消费者对于保障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传统财险和寿险的产品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同时,社会环境的改变和人们健康理念的改变也会导致赔付率上升,从而给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性带来一定压力。由于我国目前的养老金体系仍然处于现收现付阶段,财政补贴的压力比较大,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还相对缓慢,应对未来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居民对未来养老金不足的担忧,需要保险行业积极探索,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家诚曼家诚曼优质答主

改革开放前(1949——1980年)这段历史时期的中国保险业是在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种半国有化垄断的保险模式,其主要特点为:保险市场只有中保一家公司且国有独资;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且政企不分,各级保险机构完全按照行政区划设置,公司经理由政府官员兼;保险经营目的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作为政府财政再分配的一种特殊形式和手段;实行供给制的计划保险,主要险种由国家统一安排,保险费率按补偿性原则确定且保险费率水平低于国际公认费率。计划经济体制的终结同样宣告了这种国有化的垄断保险模式的终结。

国有与民营混业经营的综合保险模式(1980至1995年)这时期中国保险业的主要特征:在市场主体上实现了国有保险为主导,民营保险为辅的多元化市场主体架构,形成了多家国有保险机构、各类合作保险机构和民营保险机构并存的局面,在此期间共有10家保险机构先后成立(人保,太保,太平洋安泰人寿,永安财险,平安和华安两家股份制公司等),其中中保公司总资产和保费规模都以过半的优势在竞争中居于绝对垄断地位;在市场进入规上,政府对不同性质保险机构的市场准入要求和经营条件区别对待,且仍然实行保险机构专营和险种专营的市场管理原则;在经营方式上虽然出现了民营性质的股份制机构,但主要的国有保险机构仍然按照行政区划层级管理,且政企不分现象难以根除,中保总公司一直作为政府的保险主管部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