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经济形态?

季德昌季德昌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说明,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很多初学者都会有一个困惑——学过的经济学理论无法指导现实生活、分析时事热点;而学过的宏观、微观等基础课程又感觉很难应用于现实问题。这个问题的根源就是对中国经济形态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 如果说西方发达国家是市场经济(注意不是资本主义)那中国肯定不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本身就是个逻辑错误;如果说西方发达国家不是市场经济那中国的改革开放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所以我认为把中国定义为计划市场经济是最合适的。

先讲讲市场的部分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意思就是市场能够发挥作用,但是发挥的作用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就是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时候能起作用,如果超过这个边界市场就会失灵(引自亚当斯密《国富论》)。

那么什么才是市场失灵的边界呢?政府干预的尺度在哪里呢?这就是计划的部分要说的。 再说计划和市场的结合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为主体,这是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最大区别。既然是公有制为主体,那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公共决策的问题。任何一个大型的公共项目,都面临市场失灵的困境,也就是私人不愿意投资或者投资不足。

例如铁路、机场、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国防军工。显然这一类属于计划的一部分,但是中国采用了市场的方式,利用市场机制(包括外资)来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同时采用税收的方式将这部分利益转化为公民的收入。我们可以说这是市场化改革,但不可以认为这是市场经济。

蓟云成蓟云成优质答主

所谓中国经济形态,是指在中国地域范围内具有本土文化特征、与中国特殊国情相适应的经济理论、经济模式和经济制度。之所以提出这个命题,是因为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运行遵循共同的规律和原则,有日益趋同的一面。另一方面,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地区、各国的文化、制度和风俗习惯又有自己的特色,对经济活动有重要的约束和导向作用,因此在经济形态上又有各自的特征。在中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深化发展过程中,随着各种经济变量的结合和均衡,必然形成一系列独特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从而形成本土化的中国经济形态。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本土文化的基因在不断渗透甚至影响和改变着外来的经济制度、思想理论及发展模式。例如,儒家伦理和传统文化影响着我国股份制的有效实施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形成。又如,“义利合一”的哲学文化,影响着人们对市场和伦理道德关系的认识。又如,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在企业中表现为家族制管理和权威式管理。再有,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它影响深远,仍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存留下来。我们还要看到,近百年来,由于中国是一个后发展大国,西方经济文化、殖民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矛盾冲突,使中国经济形成一些特殊的内生变量,如大国经济、“大国特式”、二元经济、双重市场、双重体制以及转轨经济、超前消费与滞后管理、虚拟经济畸形膨胀与实体经济相对萎缩、贫富差距过大与群体性利益矛盾上升、城乡“拉美化”和“城市病”、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等一系列具有本土特征的经济现象。这些,都应当是本土化的中国经济形态的研究内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