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降准?
1,因为中国的利率是有政府管制的,通常被称为“政策利率”,而不是市场利率;而政府制定的政策目标是满足社会融资成本低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这是政府在金融领域里所扮演的角色)。因此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时(如现在),政府有动力通过降低存款利率的方式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实现GDP增长。但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不会单独使用,同时还会与其他手段结合使用。
2,目前来说我国利率依然处于高位,尽管中央银行多次降息,但银行的贷款利率仍然高达6%以上,企业贷款成本明显下降,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依然较高。此外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依然处于高位,2018年高达6.9%,尽管中央银行多次降息,但居民的通胀预期依然较强,银行储蓄意愿下降,储蓄率从47%上升到51%。低利率和高通胀下,居民财富不是增加而是减少了 。因此此时央行降准释放货币,降低流动性紧张的局面有助于经济的平稳运行。
3,国际上一般认为,当财政收入减少、支出扩大的时候,为了保持预算平衡,可以选择减少税收、增发债券或者动用自己的储备金(即大家缴纳的税款)来实现财政赤字。如果选择动用储备金,就意味着货币供给量将会增加,这就导致了通货膨胀。国际上通常不允许实行这种措施,因为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
但我国的特殊情况在于,政府的财政收入并不是来自纳税人缴纳的收入,而是发行国债获得的资金,也就是相当于向人民借钱,然后再去进行投资建设。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收入并非取决于人民纳税的能力,而是取决于国债发行的规模。也就是说如果经济下滑显著,而财政支出又被迫增加的情况下,为了维持预算平衡,只有增发国债这一选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