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企业是家族?
世界五百强企业中的家族企业有90多家,分布在各行各业中 2018年《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家族企业(family controlled)一共有92家,占上榜企业的18%左右;这92家家族企业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最多,有24家,其次是日本,中国排名第三,有10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行列。 (参见财富中文网:http://china.meredith.com/news-center/20180706-worlds-biggest-public-companies-by-country/) 这92家家族型企业平均总资产446亿美元,平均年营收81亿美元。
行业分布方面,这些家族企业主要集中于汽车、零售和银行保险业,分别有14家、13家和11家,另外有9家的主营业务属于房地产,8家是化工行业,6家是科技行业,5家是食品饮料行业,1家是公用事业。 如果以国家为单位进行统计的话,则结果完全不同——中国企业家族成员最多,达到10家,但另外几个国家的家族企业也都是“群星荟萃”,一个国家的家族企业数量超过了其他国家之和。
比如瑞士只有7家上市公司属于家族企业,但是中国和美国加起来就有49家了! 如果把市值作为筛选标准的话,那么中国的家族企业就更多了:根据《福布斯》杂志2018年榜单,中国有50家公司上榜,是美国19倍之多。(见福布斯中文网:URL)
不过,虽然这些公司都是各个行业中的佼佼者,但很多都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内部创业或者依靠家族力量起步的,它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选择并购或者其他方式整合外部资源,等到行业巨头的时候,往往又会被其他企业吞并或者收购,因此它们最后并没有完全保留家族的印记。 但不管怎么样,这些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能够取得今天的地位,与家族的坚持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无论从理论还是国外的立法实践,对"家族企业"这一名词都存在着不同的定义。比如在日本,"家族企业"特指由家族成员拥有90%股份,并由家族成员控制和管理的企业;而在法国,家族企业却是指在企业中拥有50%股份,但可以不参与经营管理。一般地讲,较常见的定义为:家族企业是指家族拥有企业50%以上的股份,家族可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如从广义理解,家族企业则指家族拥有企业25%以上的股份,家族成员担任企业中的高级管理职位或普通员工。下面是一些有代表性的关于家族企业的定义: 1、从家族股东控制的角度定义。
这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定义,即不管经营者是谁,家族成员控制的企业就可以看成是家族企业,家族成员通过占有公司股份而实现控制。具体来说,一个企业的资产虽然不是完全由家族控制,但是由家族控制的股份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看成是家族企业。具体股份比例各国不一致,比如在美国是50%,在法国是30%,在中国是25%。从这一定义出发,许多上市公司都可以看成是家族企业,比如美国钢铁公司、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公司、英国比威尔森公司,中国台湾的台塑公司等等。 2、从经营者角度定义。
按照这一观点,家族企业应当是家族作为经营者,但是不一定要求家族拥有和控制企业。比如,家族成员通过继承、赠与、遗嘱,或者通过购买、借贷、控制信托公司等渠道获取企业的所有权,同时这些家族成员实际进行着企业经营。按照这一定义。企业既可以是私人所有制,也可以是家族成员之间的共有制,还可以是股份所有制。按照这一定义,有相当一部分非上市公司可归入家族企业范围。 3、从家族企业存续时间角度定义。
西方国家由于工商业发展历史比中国久远,许多国家已经经历了业主经济、家族控制企业及管理公司控制企业的变迁过程,因此有学者认为应当从存续时间角度来定义家族企业。比如有的研究者认为只有经历了50年以上,经历了三代家族成员经营之后,才能称为家族企业。按照这一定义,中国家族企业的数量要大为减少,只有一部分老字号企业勉强可以归入家族企业。
结合上述几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对家族企业的定义并不是惟一的,但是从一般意义上理解,只要企业的产权或者经营权在家族内传承两代以上,在经营中强调家族成员参与,这种企业就可以看成是家族企业。这样,按照我们中国社会的实际,只要存续时间达到15~20年而且在运营中强调家族成员参与的企业都可称为家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