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才能盈利?
企业如何盈利,这个问题太宽泛了,就像在问一个人如何才能健康一样,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因素有很多,产品、市场、商业模式甚至运气等等都会影响; 同样影响健康的因素也有很多,生活方式、医疗条件甚至是性格特点都有可能影响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但是从根本上讲,健康无非就是人体通过调整自身机能,使其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而最终结果无非就是“不生病”或者“少生病”(远离疾病或者说降低患病率)。
企业盈利也是一样,归根结底无非就是通过经营使企业“赚钱”或者说“多赚点钱”,而最终的收益无非是“利润”或者“增加利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盈利与否实际上是一个结果性概念而不是过程性概念;利润则是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结果。
因此要讨论“企业如何盈利”就等于讨论“利润是如何产生的”。而我们研究利润产生的过程也就是研究企业运营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可能是正常的也可能是非正常的——比如偷税漏税虽然增加了企业的净利润但是却违背了法律违反了公平原则应该属于非正常盈利——这里我们不再多谈。
因此想要盈利就必须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来组织经营活动,这些经营活动包括: 生产管理决策、采购决策、销售决策、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等,而每一个决策的制定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要讨论企业经营活动首先必须明确影响其决策制定的因数有哪些,其次还必须明确各个因素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最后还需要结合历史数据来对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以形成可执行的政策规则。
当然,除了生产经营决策之外,企业财务决策对于利润的实现也很重要,特别是资金时间价值观念以及资产结构决策等等都直接影响着企业资金的流向,如果运用得当不仅可以省钱还可以赚钱——所谓“开源节流”就是这么回事儿。
所以说学习会计学不仅仅是学怎么算账更要学会怎么不当“钱罐子”——会花才会赚! 最后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专栏文章均基于常规企业业务开展进行讨论,特殊行业以及个体情况需单独处理。
企业盈利是企业家最关心的事情,而一个企业想要盈利首先要做的不是如何赚钱,而是要先学会如何把钱花出去。企业家都明白“只有学会花钱才能赚到钱”的道理,所以他们都很看中对成本的控制,如何在竞争中取得成本优势是所有企业追求的目标。那么,成本的降低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做呢?
成本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企业的固定成本通常包括房租、利息、高管人员工资以及一些难以按生产批次精确归集的费用如企业公共设施费用、办公费、差旅费等,这些成本的特点是不随产量或销量的变化而变化,在进行企业盈利分析时通常不纳入范围。
真正应该纳入成本管理的主要是变动成本,其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以及管理费用中的一些可控费用等等。变动成本降低的途径主要靠规模效应和管理改善,因此,企业降低成本的根本还是管理!
生产成本降低最需要关注的就是标准成本管理。标准成本是通过事先制定产品应该发生的成本而非实际成本来评价成本控制业绩的成本管理方法,它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要素构成。标准成本管理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产品成本的用量差异和价格差异的核算和分析以及标准成本的修订等。
企业在做成本规划时,首先应该根据自身的工艺和技术条件,制定科学的标准成本。企业制定标准成本的目的是用来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同时用标准成本与实际实现的成本费用进行比较,以衡量成本控制业绩。通过用量差异和价格差异的分析,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
只有标准成本科学合理,成本差异分析才具有实际意义,而标准成本的修订应该根据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材料采购价格和职工工资水平的不断变动(通常为每年调整一次)进行修订,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体现标准成本的科学合理性,达到用标准成本进行成本控制的目的。
标准成本管理是对企业生产成本的管理,但对一个企业来讲仅仅管理生产成本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管理一些容易被忽视的成本费用项目,因为这些项目如果管理不当很可能吞噬掉企业大量的利润。比如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就存在很多被忽视的成本费用项目,具体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