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如何节能?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发展,工业系统节能降耗、绿色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然而,我国工业领域能效管理起步晚、基础薄弱、水平较低,大部分企业缺乏系统性能源管理和优化升级意识,能耗高、排污多等问题比较突出。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给传统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也给工业系统节能减排提供了全新机遇。绿色制造体系是制造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和关键支撑,而智能制造则是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的重要引擎。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是解决当前工业领域能耗高、污染重问题的根本出路。通过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工业智能优化运营、绿色设计和清洁生产提供支撑,可以有效提高要素生产率,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2016年1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中国先进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同年7月,制定并印发了《“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开启了网络协同和数据赋能的工业智能新时代。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体目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抓住新发展机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打造发展新动能的关键举措,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推进智能制造发展,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新动能,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不断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使用效率,构建起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对工业企业来说,节能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而且也有着重大的环境保护价值。因此,作为工业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和生产者,应当充分重视节能工作,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管理措施,降低能耗,减少成本,减轻污染,保护环境,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一、提高节能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节能意识,树立节能就是增加企业效益和保护环境的理念。
二、建立健全和认真落实各项节能管理制度、措施和能耗考核奖惩办法,提高工作和设备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努力降低能耗。
三、积极采用各种先进的工艺技术,促进节能增效。如在机械、电子、军工、轻工等行业推广采用变频调速、电液比例调速、电磁感应加热等工艺技术。
四、在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开发中,以节能为目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节能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完善供电系统,减少电能损失,实现安全经济运行。一般工业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
1、加强和改造无功补偿装置,做好无功补偿和无功平衡,减少线路损耗,提高用户功率因数和供电能力。对具有谐波污染的用电企业,应加装相应的滤波装置,
2、采用综合的谐波抑制措施,消除或抑制三相不平衡,实现安全经济用电。
3、科学、合理地调整变压器运行方式和负荷分配,提高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水平,减少固定损失,降低电能损耗。
4、积极淘汰高耗能、低效率的工艺设备和电气及供配电设备,更新低损耗电力变压器,改进电气测量装置,加强供电线路和电气、配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减少管理线损,消除跑电漏水和设备缺相运行,确保设备和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实现安全经济用电。
5、对用电量大的车间、工段设置电度计量表,定期分析比较单位产品耗电量,挖掘节能潜力。
6、加强供配电系统和电气设备运行电能质量的监测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电压和电流质量,减少电能损耗和设备故障,保障电气设备安全经济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