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下游单位是什么?
简单的说,就是能买你的东西,并且能够买得动的客户群。 这里要注意两点: 第一、这个客户群体要足够大,能够覆盖掉你所有的成本+盈利;
第二、这些客户是愿意支付溢价(比你单做的成本要高),毕竟市场上不是只有你们一家在做,如果能找到愿意支付更高价格的人,那么他们就是你所说的下游了。
举个例子:假定你们的成本价是中行的年利率加上银行手续费、管理费用等加起来10%,那么你就可以将中行视为你的上游,将那些贷款年化收益率高于10%的金融机构和客户视为你的下游。当然具体计算要用计算利息的方法来计算。
一般情况下,供应商会把成本价设定为比当前市场买入价高一些的价格,这样才能够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如果市场买入价低于你的成本价很多的话,说明市场上有人在亏本出售,这种生意千万不能做,否则你会很快被拖垮——就像你在商场看到有人卖“亏本价”的东西一样,千万不要以为他是真的亏本赚不了钱,那只是他为了刺激销售而设定的低价。
企业之间存在竞争,这种竞争体现在多方面。比如同样是一个原料供应商,有些客户可能会因为和供应商的关系好一点而得到更低的价格,但这种情况往往是有限度的。因为供应商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他不可能无条件地偏向某一家客户,如果某个客户真的特别重要的话,他会优先满足那个客户的需要并适当降低价格来留住客户。
所以通常来说,我们谈的上游和下游的客户都是指竞争对手而言的。
一般地说,所谓“企业”,就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进行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经济活动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单位。它不同于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也不同于家庭、个人。
企业的“上游”,是指从企业购进原材料、燃料、动力和设备的单位,即企业的供应单位。“上游企业”的经济活动,企业无权参与和管理,但“上游”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对企业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应设法与其保持良好的供需关系。
企业的“下游”,是指购买企业的产品、劳务的单位和消费者个人,即企业的产品、劳务的用户,也叫顾客。“下游”单位对于各种生产厂家来说,就是物资、商品流通部门和贸易中心(站);对于物资、商品流通部门和贸易中心(站)来说,就是批发单位和广大用户、消费者;对于服务性企业来说,就是各类需要服务的单位和个人。“下游企业”的经济活动,企业也无权参与和管理,但企业的产品、服务的质量和性能,会直接影响“下游”的生产经营效益或者满足其需求的程度。“下游”对企业的满意程度,决定了该企业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份额。因此,企业应重视为“下游”提供优质、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为了扩大影响和占领市场,为了使“下游”放心地使用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往往在“下游”所在的各类大城市,设置分厂、销售处或者技术咨询、技术维修服务站。在一般情况下,企业把“下游”单位叫做用户、顾客、客户等;“下游”单位把企业叫做供货单位、供方、销商等。“上游”、“下游”单位互为供需双方,双方互为“对口”单位。在具体情况下,“上游”、“下游”单位可能是固定的,也可能不是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