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三农企业?
“三农”概念的提出,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凸显。1983年5月,《光明日报》头版发表《关于农村体制改革的思考——谈农民负担问题和农产品价格问题》的文章,第一次系统阐述了“三农”问题,并成为此后20年间学界探讨的热点课题;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战略的实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三农”问题备受瞩目。党的十七大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同政治、经济和文化问题一起作为关系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大问题提出来,并在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农业现代化单独列为一个新目标,提出了“十三五”时期要努力实现的目标是:实现粮食年产量保持在6亿吨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近年来,在中央一号文件的引领下,各地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发展富民产业,拓宽农(牧)民增收致富渠道。特别是2017年和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于乡村振兴,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为各类涉农主体投入农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以农林牧渔业统计分类为例,目前除了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外,还有一部分“小七类”行业归属于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包括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林果害虫防治服务、食用菌栽培服务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需求。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617元,比上年减少72元,下降0.05%,这是自2015年增速放缓以来,再次出现负增长。尽管增速缓慢,但收入绝对额还是增长了百分之十几,达到15910元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
从长远来看,实现城乡一体发展和民生改善,离不开农民工市民化和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通过金融创新满足新市民和“三农”客户群体的风险管理需求,既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是商业银行践行普惠金融的重要实践。 基于此,农业银行制定了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即:坚持市场导向和需求侧导向,把服务与供给能力、供给结构有机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户和小企业的金融需求特征,打造适合于“三农”特点的金融产品体系;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构建全方位、多角度、一体化的金融服务渠道和体系;坚持风险可控,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确保风险处于可承受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