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连锁超市什么峰?
个人理解,不保证完全正确 什么峰这个事儿呢,得分开来看,一个是生意的“什么”,一个是经营的“什么”。 先说生意的“什么”是什么峰,从商业角度来看,一家零售店铺最应该关注的两大指标是客流量和客单价。我们一般用周转率(周转次数=销售总量/客单价)来衡量一个消费者究竟有多少次消费,而通常说的一家店做的怎么样是看他的客单价。
举个例子:一家咖啡厅,假设每周来的人平均有500,每次来花200买杯咖啡,那么这家店的周销售额就是10000,月销售额就是40000,一年就是480000。如果一个顾客一年在他家买两杯咖啡,那么这家咖啡馆的年客流数就是2000,也就是说这家店做的一年总营业额也就是20000。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客单价高业绩就好的经营策略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客单价高的产品往往利润也就很好。 但是这个利润是多少呢,一般来说如果单品利润率能到30%以上,那么这家店基本上可以算得上是比较赚钱的了。 不过呢,这种客单价高的商品往往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复购率低,二是很难做销量。客单价虽然高,但实际销售收入并不乐观。
所以说,客单价高的东西卖着不挣钱这事儿的确很让人费解。但我们反过来想一想,是不是我们的消费者真的是为了这个东西花了这么高的价钱呢?会不会是因为其他因素影响让客人多付了这笔冤枉钱呢。
比如说,因为品类有限从而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不得不多花点钱购买。又或者是,这个商品因为属于促销品因此价格虽高但实际上并没有付出那么多钱。再或者,顾客本来想买个便宜的但是不小心买了你这个贵的… 再说经营的“什么”是什么峰。
这就要提到零售门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数据——毛利额。毛利的计算比较复杂,这里就不写了,具体可搜索“商品毛利公式”。毛利额越高,说明该门店盈利水平越好。
影响毛利额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进销差价率,这个数值越大,表示商家赚的头儿越多。 当然,我们要辩证地看这个问题,进销差价率高并不代表着一定赚了。举个例子:小明去沃尔玛买东西,花200元买了一件衣服,沃尔玛进货价仅150元。尽管沃尔玛售价200元,进货价仅150元,但因其销售的数量巨大,因此最终赚的钱可能还不如一个小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