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什么泡沫?
1、次级抵押贷款市场 美国从2005年开始大力推动房贷市场的改革,当时市场上存在两种按揭贷款,一种叫prime loan,另外一种就是sub prime loan,通常来说,能够获得Prime Loan客户都是信用记录较好收入稳定且较高的客户,这些客户的贷款违约率是比较低的;而Sub Prime的客户一般都是信用记录一般或较差,收入不稳定甚至没有收入的人群,这些客户的贷款违约率是比较高的。
在金融危机之前,这两类贷款的定价是非常不同的,一般来说,同一家银行给Prime客户的利率要低于Sub Prime客户的利率3-4%不等(因为低利率能够刺激消费者去贷款,而高利率则会阻挡消费者的贷款需求),而且在金融危机之前,美国银行的放贷理念是,宁可损失利息,也要防止借款人违约,因为借款人不还债的后果非常严重,借款人将会被起诉,名下资产将被冻结变卖,信用记录也将留下污点,今后想再去银行贷款将是难上加难。所以之前美国银行的信贷文化也是宁肯损失利息,也不允许借款人违约。
但是到了06,07年这个时候,美联储连续降息导致美国家庭的借贷成本大幅下降,这时候一些金融机构开始打“价格战”,它们联合起来降低对不良资产的定价,试图通过低成本来抢占市场份额,原来处于盈利状态的银行突然之间可以大量发放贷款而不需要担心违约问题,因为它们可以把风险转移给其他机构或者由国家来兜底。在这一政策的影响下,商业银行的贷款违约率急剧上升,很多银行以前从不考虑违约风险的贷款也开始出现坏账,而为了维持银行的流动性,政府不得不出手救市,向银行业注入巨资以保持它们的运转。
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兴起,由于政府的担保,金融机构无需担忧违约风险就可以把贷款发放出去,而且次贷的产品设计非常适合对冲基金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炒作,因为次贷的利率和汇率等挂钩,可以通过做空的方式来锁定收益,正是这种低风险和高收益吸引了很多金融机构的加入,它们纷纷购买次贷产品,把次贷作为新的赚钱工具。
2006年开始,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膨胀,贷款发行量不断刷新历史纪录,据IMF统计,美国所有的金融资产新增量中,2008年有一半以上都流向了房地产,而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进入了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到2008年上半年,这个市场已经泛滥成灾,据统计,整个市场有高达16万亿美元的新增债券发行,而这些新增发行的债券几乎全部由金融企业所持有,个人投资者持有的比例已经从97年的80%下降至不到30%。
就在这一方面,美国政府并没有做出相应的纠正措施,直到危机全面爆发之后,美国政府才开始着手处理这个漏洞百出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