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谁垄断?
在老百姓眼里,金融业是高高的围墙,围得起金碧辉煌的大厦,却看不见里面到底在发生什么。大众对金融业的陌生,从对金融业的投诉率也可以看出来。因为金融业在老百姓手里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出了事情之后,不知道去那里投诉,也不知道如何去维护自己的权利。经过统计,老百姓在金融业的投诉率极低,甚至低于航空、铁路、电力、石油等行业。这种沉默的“潜规则”,在保护着谁?
在很多人眼里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似乎都是独立的领域。事实上,在行业内,它们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相互渗透也是经常的。尤其是现在金融监管日益严格,要求各家金融企业互相开放业务。不过就当前情况看,金融业的垄断远远没有改变。
中国银行业的垄断,几乎到了“唯一”的地步。在国内1000多家银行和类似机构中,只有4家外资银行,21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国银行一家独大,垄断着近乎全部的银行利润。
中国证券业则是5家垄断:1999年证券公司由102家经营整顿为46家,2002年再度进行大规模合并不是62家,就是现在的5家。
至于保险业,2004年,中国保监会发布了《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之后,国投与平安正式签署协议,转让其所持有的一半股权;同一时期,中国人寿也将其股权出售给了万达等投资人。至此,中国保险业被5家集团所垄断,它们分别是平安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和中华联合。
基金业也是“国”有天下:2003年10月,历经多次重组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同意成立8家基金管理公司。这8家首批基金公司都是以中国五个经济发达省份的首字为名称:深圳、上海、北京、广州、天津。时至今日,除了成立初期有不同规模的私募股权基金之外,8家基金管理公司均已转型为零售和机构投资理财等多样化的基金产品。
虽然表面上中国金融业已经初步实现“开放”,但事实上,这一行业真正由外资占据“话语权”的,只有保险业的某个“分支”。2001年12月底,中国增加开放保险业,允许外资采取合资、独资的形式设立保险机构。2006年底,外资独资保险机构获得批准的日期已到,然而,包括合资公司在内,中国保险行业的市场份额,外资仍然只占6%。
与西方国家的开放自由度相比,中国金融业的开放仍然是“半拉子工程”。而国内的“国”字号垄断企业,即便不能说自己垄断了市场,也可以说自己控制了话语权。
如此垄断的状况,对消费者是多么不幸。可以预期,这样的垄断状态仍将存在,而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即便我国金融监管逐步走向完善,也不可能完全消除行业垄断,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必然出现的监管“漏网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