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如何转成本?
建筑企业要扭亏脱困,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工程成本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成本控制得好,盈利增加,就能克服由于市场竞争等造成工程利润下降造成的困难。因而建筑企业在转轨变型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转成本。要转成本,就要抓住成本控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因地制宜,着重落实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工程成本管理机制,推行股份制劳动经济承包,实行全面经济核算。要对工程成本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控制。实行“责权利相统一”的工程成本核算制和成本管理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成本控制管理机制。要对企业的工程项目成本和经营管理成本两部分实行全方位控制造成恶性开支。要制定工程成本指标控制办法和工程成本指标考核办法,严格经济标准和限额用款进行控制。
二是加强经营管理成本控制,压缩企业管理费开支。企业管理成本包括企业经营管理费和管理人员职工福利基金两部分,这部分的成本支出虽然不直接与工程挂钩,但它对企业工程成本却有着重要影响和制约作用,控制得好能降低工程成本,否则会造成企业资金的无益耗费而增加工程成本,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因此,企业管理层要把厉行节约作为转成本的突破口,在压缩企业管理成本上做文章,建立健全财务监管制度,实行严格的企业管理成本开支预算制度,按照资金的平衡性、经营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原则,按定员和费用开支标准对各职能部门和子、分公司编制年度、季度、月度现金支出预算方案,按照预算控制,把成本管理、成本核算落实到人。
三是切实重视工程分包管理,防止工程成本“跑、冒、滴、漏”。在建筑企业推行股份制劳动经济承包中,工程劳务分包是企业工程承包经营实体对外实施承包的普遍形式。由于外协队多为“五多五乱”遗留下来的历史包袱,存在着管理意识淡薄、技术水平低、业务素质差等问题。同时,企业对工程劳务分包缺乏科学的考核和监督的运行机制。因而,造成部分外协队以“能干活、跑要钱”为能事,甚至出现索要工程款搞事闹事,部分外协队还“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至工程质量下降,企业信誉受损,经济上吃亏,给企业带来“跑、冒、滴、漏”问题。对此,要切实实行劳务分包管理,要切实搞好外协队的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加强技术业务培训,强化管理、质量和成本意识,并推行股份制分包,使责权利挂钩。要切实强化企业工程劳务分包管理,杜绝“只管派工、不问管理”的不良现象。实行“谁分包、谁负责成本核算,谁负责施工,谁负责质量”,分包成本的核算和分包质量状况要与企业工程承包经营实体的考核密切挂钩,切实搞好工程成本控制。四是加快科技进步,向技术进步要经济效益。一是要推广应用建筑工程新技术,提高建筑科技含量和建筑产品的质量,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二是在施工中要实行工法管理,强化对工程造价、施工方案和工期的测算分析,不断优化施工生产要素成本和施工方案。要重视对新工艺、新技术在施工成本管理中的运用,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优质和顺控。三是重视推广和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和系统工程的统筹法原理,搞好成本分析和决策,使工程成本管理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向技术进步要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