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周转额怎么看?
计算公式有两种,一种是以收入除以总资产,还有一种是以销售收入除以固定资产。前者得出的指标称为总资产周转率,后者得出的指标称为固定资产周转率。
这两种情况对企业管理来说都很重要,分别从两种侧面来说明企业资产的运营效率,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要是针对制造业等企业,考察一定时期的销售收入与固定资产总额之间的关系,因为固定资产一般在这些企业中所占比重较大,而且对提高销售收入和利润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企业的全部资产中,固定资产属于比较特殊的部分。一方面,固定资产作为企业重要生产资料,对企业长期收益、对提高生产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较长,折旧缓慢,具有投资大且回收期长的特点,同时其变现能力很差,一旦购置后用途就基本上固定下来,很难再改变。固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一般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对于投资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甚至可达到80%左右。
因而从投资回收的角度考察企业的生产效率问题,对这类企业固定资产的周转率就应是特别关注的指标。从表面上看,固定资产周转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销售收入的大小,即销售收入多,周转就快,反之则慢。
实际上,固定资产周转率的高低既受营业收入的影响也受固定资产规模的影响。例如,同样是进行加工制造业,有的属于劳动密集型,有的属于资本密集型。对于资本密集型企业,所占用的固定资产金额特别大,但收入水平却与劳动密集型企业相当,因此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固定资产周转率一般很低。
当然,不同的行业类型是影响固定资产周转率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对于同一行业而言,该指标的大小仍然反映企业间生产经营能力的差异。一方面,固定资产的多少与技术更新有着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某些行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是很明显的,对于这些行业,规模大的企业具有明显的效率优势,因此规模大的企业其固定资产周转率通常要高于规模小的企业。
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得当,固定资产利用效率越高,进而企业在固定资产上所承担的费用就越低,获利能力就会越强。
如果企业的固定资产周转率过低,则表明企业的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不高,说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而相应的销售收入较少;或者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适度,但是过于保守,有可能放弃了某些获利机会,此外,也有可能是固定资产中闲置资产或不需用资产占有的比例过高等。
企业在提高固定资产周转率时,应充分考虑本企业的实际,选择正确合理的途径。例如,对于一些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即使固定资产周转率较低,也并不能说明企业对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很低,如果在进行比较时发现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其周转不很尽人意,应主要从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上去改进,而不是一味地压缩固定资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