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下沉是什么意思?
以前有资产“空心化”之说,说的是企业核心资产被集团控制,下属上市公司资产空心化。在并购市场上,核心资产注入又是常见的溢价题材。如今,这一“惯例”正在被颠覆。
随着并购交易的愈加活跃,作为“并购重组高地”的创业板也开始出现“倒吸”母公司核心资产等“反向”情形。对此,并购市场存在明显两级反应,“反向”并购被看做是创业板公司资产质量下降的体现,同时也有人认为这显示出创业板对相关产业的极强辐射力,而核心资产注入也是一大潜在利好。
“反向”大猜想
如果说资产注入指集团将上市公司看做的“壳”,把集团的优质资产源源不断地注入到上市公司(壳公司);资产剥离则是指集团把业绩差的资产转到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为集团“输血”,从而实现资金回笼,那么,从上市公司到集团的“反向”行为则颇为少见,其合理性颇值研究。
有分析人士认为,核心资产从上市公司“上移”至控股股东等,有可能是“大集团,小上市”模式的发轫。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壮大,控股股东对优质资产进行“统一管理”以图整体IPO或是将来“走出去”、融资等战略目的;也不排除是控股股东出于提高直接融资能力以减轻上市公司贷款压力,或者是为了更便利地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举措。
不过,“反向”行为最大的看点还是注入方“变性”或者独立上市的“资本”梦想。例如,红日药业定增注入肿瘤诊断及治疗用放射性药物生产商北京康亦奇,北京康亦奇将成为红日药业的100%控股子公司;掌趣科技重组方案中,掌趣科技将对玩蟹科技和上游玩娱各100%股份进行吸收合并;易消科技注入卓翼科技后,卓翼科技将对其100%控股。
“母弱子强”变“母强子强”
上述分析人士表示,过去比较典型的是一些大集团拥有小上市公司,且集团母体的资产状况较优,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与母体相比较差,但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一些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不断改善,盈利能力越来越强,母体的资产质量会有所“变弱”,呈现出“母弱子强”态势。为了实现“母强子强”目标,一些核心资产出现从上市公司“上移”至控股股东等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