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的科技有哪些?
这个题目很大,我尝试着来回答一下,抛砖引玉,希望有人能够继续补充完善。 可穿戴技术的范畴其实很广。从最传统的手表,到后来的运动手环、电子病历,再到现在的智能手表、耳机和服装,可以说穿戴设备几乎覆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是,就目前而言,虽然各类可穿戴产品层出不穷,但真正能够实现规模化普及的却少之又少。个人认为,其原因无非是技术不够成熟、功能不够多样和价格不能亲民所致。
不过,随着互联网巨头谷歌、亚马逊等企业的入局以及AR/VR、纳米科技等技术的发展,可穿戴产业正迎来新的机遇。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领域将会出现突破性的进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在这里,我简单地介绍一下目前比较热门的几类可穿戴技术。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可穿戴技术都集中在运动健康相关的领域,通过实时采集与分析人的生理数据(如心率、血氧、温度)和运动数据(GPS、距离、时间)帮助用户进行锻炼和康复。
这些设备也能辅助监测用户的睡眠质量,帮助用户调整作息时间。 当然,可穿戴技术不仅仅局限于运动健康领域。近年来,伴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前装市场的崛起,可穿戴市场也开始细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青睐于具有新功能的产品。
例如,微软近日发布的Hololive Face,这款口罩内置摄像头和传感器,能够实时追踪脸部动作并合成虚拟表情,同时配合AI技术实时转换语音为中文文字。
苹果也在今年的新产品发布会上推出了新款AirPods Pro,支持主动降噪,为用户带来更好的聆听体验。 除了企业级应用外,可穿戴技术同样应用于消费级电子产品中。以手机为例,目前各大厂商推出的旗舰机几乎都搭配了各种传感器,能实时地采集用户的运动、环境甚至情感状态等信息。
诸如华为、小米也相继推出自己的智慧屏,依托于自身的物联网生态链,逐步将可穿戴技术渗透至我们的生活中。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可穿戴设备虽然拥有非常多的应用场景,但却面临着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隐私安全。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可穿戴设备都要比普通终端更为密切地获取用户的数据,这无疑会面临更大的隐私隐患。如何能够在保障用户隐私的前提下更好地提供智能化服务将成为今后的一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