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应对逆全球化?
我去年写了一篇关于全球产业链布局的文章,今年重写一下,加入一些最新的内容。 全球产业链是指各国根据本国相对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交换和分配价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国依据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原则进行生产和交易,在国际市场上获取利益。因此从宏观层面上看,一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取决于三个因素的正向变化:劳动供给、资本供应和全要素生产率;而全球产业链的分配效率和一国的贸易平衡则取决于四个因素: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资本成本和关税。
目前全球的产业分工大体上已经确定,美国主要提供专利和技术,日本提供材料和零部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提供中间产品和终端产品,非洲和拉丁美洲提供资源和初级加工。当然也有一些领域是各国都不愿意做但又必须做的事,比如垃圾回收利用和生物燃料,因为其具有外部性,需要由政府主导。 所以从宏观上看,影响国家竞争力(即上述三个变量)的因素有:
1.经济增长:包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积累和投资环境,这取决于政府的政策选择;
2.产业结构:包括产业组织和产业政策,这一部分同政府的影响力相联系;
3.贸易条件: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重视出口和外资的作用。
4.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把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相结合。 在微观层面,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
1.生产率:包括纯技术和规模效应,这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2.成本:包括材料成本、工资和税费,它是市场竞争的主要力量;
3.质量:高质量的商品能够获得额外的溢价,提高竞争力;
4.时间:快速反应是市场竞争的关键,它包括交货时间和产品上市时间两个方面。 以上因素都会受到政策和体制的影响。所以,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逆全球化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如果一国有良好的营商环境、稳定的金融体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高效的组织制度,同时又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那么这个国家就可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反之,一个国家的产业链会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赚取微薄的利润甚至赔钱,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