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持美国国债?
因为如果不买美债,那么持有美元资产(以美债的形式)的唯一选择就只能是美联储了。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时,国际结算货币体系中黄金与美元各占50%的储备地位;到了70年代,美元/黄金比价上升至2.86:1;到了最近,这个比值已经扩大至近60:1。 也就是说从二战后到现在,相对于黄金的国际结算货币地位,美元的比重是在逐步提高的——这当然主要是因为美国的国力在二战后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地位,美元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领域也自然水涨船高。但不论如何,直到今日,在国际结算领域里,美元的地位依然是金价的数十倍之多。
如果中国不把美金换成美债,那么这些多出来的资金会流向哪里呢?最大的可能无疑就是美国财政部了。 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债券其实就是在变相印钞——你买了我的债券,我拿到你的现金之后,就可以花着这些钱去买别国的东西,这么一来,实际上我发行等数额的美国国债,就等于我在世界上获得了等价值的物资和权利(因为要支付利息,这部分收益是要打一点折扣的,但这已经是很好的收益了)。而一旦你买了我的债券,我就必须按时按量还本付息,否则我就是违约,我要承担赔偿损失的风险。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人借钱的成本其实是零,只要你不肯拿自己的钱去换我的债券,我就能永远没有偿债的压力,而我拿着你的手头上那点钱,却可以到处胡花。而中国若是不买美债,那就等于把口袋里的钱白送给美国用……这显然是不合算的。
原因有二:一是投资渠道有限,二是美国金融霸主地位让美元的实际购买力很强。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成为世界贸易体系中的一员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大幅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贸易顺差越来越多,外汇储备也随之增长,而美国的国债市场可以消化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所以,我国会购买美债来为国内市场储备外汇,这是对外经济交往中的常规操作。
一、增加外汇储备
增加外汇是持有美债的重要原因。从2002年起10年间,中国新增的外汇储备相当于此前40年形成的外汇储备的19倍。这一方面是出口增长的结汇,另一方面是国外企业直接投资。如果外汇储备得不到有效利用,会造成极大浪费。而美国是全球最大,流动性最强的债券市场。中国将大量的外汇投放到美债中,获得利息收入。目前,我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持有美国国债超过1万亿美元。但随着国际上担忧美国的财政状况,国际资本开始减持美债,我国也顺应大势开始逐渐减持美债。
二、投资渠道有限
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市场还很不完善,所以我国没有足够多的可以投资渠道。把外汇储备用于国内证券市场会由于其容量有限而导致外汇储备无法被充分利用。国外很多证券是用美元结算,如果用外汇储备购买国外证券,将面临汇率风险,从而影响到实际收益。而美国国债的利息较高,风险小,收益也比较稳定。同时,为了拉动内需,要适当减少外贸顺差,减少外汇储备。
三、美元有购买力
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一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所以美元和黄金挂钩,美国只能通过增加黄金来增加美元的发行。但在70年代初期,美国因为对外扩张以及国内投资过大,导致财政状况恶化,造成了收支不平衡,国际收支大量逆差,其他国家持有的美元超过美国所拥有的黄金的数量。为了挽救财政危机,美国宣布停止履行其他国家可以用美元兑换黄金。从那之后,美元开始和黄金脱钩。
四、美国金融霸主地位
从那以后,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具有全球购买力,美国可以凭借这种特权,开动印钞机印刷大量美元。所以,美国可以用自己印刷的低价值货币,换取其他国家的高价值的实物资产。而且美元依然是世界储备货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使用广泛,所以其他国家需要用美元标价和结算。美国的国债的购买者不仅有本国公民,还有其他国家政府和个人。而美国是经济强国,发行的国债有较强的安全性和信誉度。
购买美国国债,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收益,又增加了外汇储备。同时,美元在美国金融霸权下,有极强的购买力,其他国家要用外汇购买美国国债,并不是用黄金购买。
虽然长期大量购买美债确实存在面临经济风险的问题,因为美国可能会操控经济周期。在经济繁荣时期,会不断加息,吸引大量资本回流,在经济衰退时期又会不断放水,刺激经济增长。资本回流美国后,会造成其他国家资本大量外流。美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会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中国也难免受到牵连。但在国内金融市场尚不成熟的条件下,购买美债仍是比较稳妥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