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双顺差原因?

韦绣芝韦绣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并查阅了不少资料,得出了一点浅见。 我的结论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出口退税和外汇管制导致的(可能还有贸易公司存在的原因)。

1.出口退税-税收返还的政策 中国的外贸企业一直都有着巨大的退税需求。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的进出口总额每年都以成百上千亿的数字增长,而出口退税的数额也相应的巨大。 按照一般的国际贸易理论,出口退税会使得商品以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出售(因为本国货币贬值后提高出口退税率相当于给商品加价了),这样会造成进口国通胀,为了降低通胀率进口国会加大关税力度。然而我国却恰恰相反,我们不仅长期保持较低的关税水平,还保持了较大的进口规模(作为世界工厂,我们有着大量的制造类进口)和庞大的退税体系。

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我国的出口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大量外贸企业的订单取消或延期,货物积压,资金流紧张。国家在2009年和2010年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外贸行业,其中重要的措施就包括大幅增加出口退税。从表1可以看出,虽然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大幅扩大,但2009年和2010年我国出口退税的金额确实惊人的,分别达到4892亿和5613亿。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出口退税款项完全计入政府预算支出,未纳入政府的财政收入。

除了增加出口退税之外,我国还降低了出口退税率,把更多的税收留在国内;同时我国还增加了关税,尤其是反倾销税,对进口产品限制增多。可以说在2008年到2011年间,是通过出口退税和有限度增加关税的方式增加了政府的收入(税收+关税),但是代价是付出了GDP增长率和就业率的下降为代价。

表1.主要国家(地区)出口退税占政府预算支出的比重(%) 注:数据来源于各年度《中国统计年鉴》,部分年份的数值取中间值。 2.外汇管制-结售汇制度 为了减少外资流入流出的不确定性、稳定对外贸易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外汇管制的制度。

在新体制下,所有外汇收入(除特殊规定外)一律交给国家外汇管理局,由国家外汇管理局统一调剂使用。企业和个人以外汇购买的商品,都要用等量的外汇支付。这种制度使得无论进口还是出口,中国能获得的外汇都归国家控制,并且必须拿到指定银行兑换成人民币(即结汇)或者卖给国家(即售汇),从而获得人民币的收益。

改革开放前,外汇的取得和分配受到严格控制,只限于贸易项目和少数生产项目的费用,不允许个人拥有外汇。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允许外资和游客携带外汇入境,并逐步放开对于个人拥有外汇的限制。

尽管近年来国家不断放开外汇管制和简化结汇程序以便更好的适应贸易和投资的需要,但是外汇管制的基本框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在外汇管制下,无论是出口商多收的汇率差价还是在海外投资的利润,只要没换回等量的人民币,都是属于国家的(可以通过征税或者调低汇率的手段获取收益)。

正是由于出口退税政策和外汇管制的存在使得外国银行和企业无法直接向我国企业进行“套利”交易(企业先把税款交掉,然后拿退税款兑回外汇),因此造成外贸企业持有的外汇不能真正流通,形成所谓的“双顺差”。当然,如果外国银行和企业能够方便地兑换到足够的人民币,那么他们的“套利”行为会导致外币供应增加,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

寿泓宇寿泓宇优质答主

中国双顺差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外需强劲。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就实行了“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的经济体制和对外贸易体制逐渐与世界经济贸易体系相融合,使中国享受到日益扩大的全球利益。这些因素使中国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全球产业链,对中国的贸易形成了非常强劲的需求,使中国的对外贸易持续高速增长。自2000年之后,世界经济增长加快,其中,以美国为首,拉动了进口需求。出口导向战略、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增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对贸易顺差、双顺差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2、产能巨大。中国不仅人口数量巨大,而且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人口不仅继续保持了相当规模的增长,人口的质量也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这种“人口红利”使中国拥有世界上罕见的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供给,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进入重化工业化阶段之后,对其他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给和吸引能力非常强劲,在农业比较利益较低和城乡“二元经济”格局下,使中国的各类资源要素配置不断向制造业集中,形成了资源要素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使中国的生产能力越来越强大,使中国的制造业成本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产能的巨大与成本的低廉不仅使中国能够生产种类繁多的各类产品,而且使这些产品具有很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这些因素为中国形成经常项目顺差乃至双顺差创造了重要的国内现实基础。

3、本币低估。中国在1994年进行了外汇体制改革,同时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在新的汇率制确立之后至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实际上是一种事实上的“钉住汇率制”,盯住的是美元和一揽子货币。“9.11”事件之后,美国经济不景气,为了拉动其经济,美国政府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得美元对其他货币普遍持续贬值。由于中国事实上的“钉住汇率制”,客观上造成了人民币的事实上贬值。美国为了拉动其经济,同时极力要求人民币升值。因此,在中美贸易摩擦中,汇率成了非常重要的因素。低汇率对中国形成贸易顺差乃至形成“双顺差”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005年7月之后,中国又重新实施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由于受中国经济增长好、外贸形势强和外商直接投资多的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有效汇率呈现小幅升值走势。

4、市场货币化水平提高。中国自1978年重新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以来,持续不断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使市场的发育水平不断提高,市场机制的作用日益增强,市场经济日益成为中国经济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的主要方式和制度条件,使中国货币经济取代实物经济成为趋势,同时,随着经济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使货币供给和货币存量也呈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从而使中国的货币化程度持续上升,并且在相当长时期保持了高速度增长。

货币供给增加和货币化程度提高,使国内企业可利用的生产要素和资源增加,一方面使经济增长率提高,另一方面也使产能及投资需求大幅度增加。产能增加和投资需求高涨不仅使大量的国外资本流入中国,而且使国内的储蓄也大幅度增加,从而使国内的“储蓄—投资”平衡被打破,一部分储蓄用于国外借贷,形成国外资产,外汇流入增加,国内“双顺差”扩大。“双顺差”的扩大反过来又导致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增加,使货币供给和货币存量扩大,加剧了货币化程度提高的趋势。因此,货币化程度提高和“双顺差”之间存在双向互动的因果关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