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与中国区别?

巫雅晴巫雅晴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华”指华人、华夏,“夏”指夏朝、夏王朝,我国历史自炎黄二帝开始正式记载,称“华夏”,秦统一天下后始有“中国”之称。 2.华夏是汉文化圈代称谓,我们汉族自称“华夏子孙”“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3.民族:我国五大少数民族名称来源:土族——土司管辖之地;保安族—元末明初由青海迁往甘肃永靖镇守的军队的后裔;羌族——古羌部落后裔;回族——回回民族;满族一满洲人。其他民族:蒙古族、藏族、壮族等等。

4.汉语是我们通用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语法和汉字为代表文字,由于古代诸多因素导致了各地汉语发音差异,故此有了方言(吴语、粤语等)。

5.台湾省(国字),港澳地区(港字),内蒙古自治区(内字),西藏自治区(藏字),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字),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字)。

6.因为近代的屈辱史,所以国家强大起来后第一个任务就是收复台湾(虽然目前还没完成这个任务)。

7.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时候,为了计划经济,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这一制度的优点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缺点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缺乏活力,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于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文革”十年内乱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75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等职。“四人帮”粉碎后,于1977年复出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

别泽睿别泽睿优质答主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许慎的《说文解字》训释:“夏,中国之人也。从页,从牙,从页。牙者,冻蜃甲,象形。”即“中国之人”为“夏”,“夏”加“一”为“华夏”。“中国”指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此地是华夏族最先兴盛和最兴盛之地。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失华夏”。即失掉中原地区。“华”字的本义是“光华”,引申义之一为“文明”。“华”与“夏”组成一个词语“华夏”,有“有光华的中国之人”、“文明的中国之人”之意。春秋战国时代,周边部落称呼中原一带的族群为“诸夏”、“诸华”、“诸夏诸华”。此时代,周边包括中原部分地区的文献中常出现“华夏”一词。

比如:《国语·周语》:“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庄子·刻意篇》:“华夏之民”。《荀子·君厄篇》:“(君子)无华夏、诸侯横行天下。”

春秋时代的“华夏”是内聚性很强的“我们”的自名字号,被周边族群诸如戎、狄、蛮、夷等用作指称中原之人的他名字号。华夏民族在长期融合过程中以中原文化为核心不断吸收各族精华,日益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以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及中国人为自名字号的中华民族。我们是华夏民族的直接后裔,华夏与汉民族、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等同。

中国是一个“地理+国度”名词,是一个“内含地理因素的国度名词”。中国有“国度+地理”性质,华夏、炎黄有“民族血缘+文化”性质。华夏属于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中国之民族”,我们中华民族的国土是中国。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