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通胀还是通缩?
现在争论的焦点是中国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目前货币超发多少? 先给结论,我比较认同高盛的预测,今年底、明年初物价水平会超过4%(全年CPI估计在4.3%左右)。明年开始物价水平会迅速攀升至6%以上,后年更是会接近7%,超出央行2%的容忍极限。到2018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达到225万亿元,比今年的多增加了25万亿。 今年底明年初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是去年底今年初油价大幅度下降,现在又重新回到了40美元每桶,原油相关商品成本上升; 第二是大宗商品的反弹,比如铁矿石、铜等价格回升。
除了这两个原因,其他商品价格基本稳定。之所以说稳定是因为国内生产和需求都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供求关系没有显著改善。大宗商品和食品价格很难大幅下跌。 现在讨论的通胀或通缩的问题其实很纠结,因为货币政策的取向很纠结。如果物价水平继续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货币政策必然维持宽松;但如果价格上涨压力增大,货币政策收紧的压力也会增加。现在央妈一直强调“灵活适度”,其实就是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调整政策。
我们回顾一下过去几年货币政策的变化,基本上每次都是物价上涨之后收紧,物价下跌之时放松。当然这种松紧度是用社融增速和m1增速来衡量的。也就是说直到今年底明年初,只要通胀不超过4%,货币政策仍然是比较宽松的。从历次通货紧缩中可以看到,当cpi低于零的时候,往往是通货紧缩比较严重,物价上涨乏力的时候。所以如果明年物价仍然没有起色,理论上央行还有降息的空间。
但如果有超过4%的通胀,并且持续的时间较长,那么货币政策收紧是必然选择。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担心通胀,一方面又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因此货币政策可能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从最近几次会议上看,央行依然坚持宽松的政策不变。同时表示要防止通胀预期升温,防范泡沫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