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货币排行第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最新的全球央行(central bank)货币资产负债数据 其中,人民币的资产规模为623.9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了54%;负债规模715.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9%。
按照货币总量来计算,在全球所有国家的中央银行中,人民币排在了第六位,比2020年的第七位前进一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排名靠前的几家大型央行的货币增长值中都出现了正数,这说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当局都在大规模增持外汇储备。 比如,欧元区的EFF的存量增加了660亿欧元(+13%),达历史新高;日元区的JSDF增加了618亿(+12%),英镑区的BOE增加了691亿(+53%)。 在中国央行的外汇储备中,其他主权财富基金的份额继续上升,从前文的占比数据来看,中国持有美国国债和美联储债券的比例均有所提高。
从地区来看,除亚洲之外的各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余额都为负值。说明在新冠疫情期间,各国储备资产主要流向了发达国家市场。 当然,作为全球进出口贸易最大的国家,我们对外国资产的配置也有提升。
我国外汇储备中,欧洲和美国证券类资产合计占38.6%,相比去年底增加4.2个百分点。其中,美国股票和基金类资产合计比例已经达到20%的水平。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值还只有15.4%。 这意味着我国的金融资产管理正在实现“全球化”配置,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首次超过日、德、法、英四国货币成为全球最主要支付货币;而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分列二至五位。人民币国际使用量在2015年10月创新高,成为全球最主要支付货币,市场占有率首次超越美元。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11月16日发布报告显示,人民币10月份在贸易支付中所占的市场份额从9月份的8.96%增至9.43%,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支付货币。而美元在支付市场中的份额从9月的9.16%略微下滑至9.15%。欧元以34.64%的市场份额继续保持领先。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分列二至五位。
人民币在国际支付货币中的市场份额屡创新高,得益于中国政府不断推出金融改革的新措施,使国际投资者能进一步参与中国的股票和债券市场。中国政府还同更多国家的中央银行签订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统计,2015年10月份支付价值月增长44%,支付数量月增长22%,这主要得益于2015年10月份在离岸市场中活跃的贸易支付。继2015年10月份刷新纪录后,人民币保持全球主要货币支付排名第五位。
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10月份香港继续在离岸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占海外人民币支付的75.64%。但是,这个数字相比2015年9月份的77.59%略有下降。英国以4.25%保持第二位。从2015年9月的3.05%上升至10月的4.25%。台湾和新加坡从2015年9月的3.16%上升至10月的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