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浑水公司吗?
没有,虽然叫“浑水”。 这是个新名词儿。指那些揭露公司丑闻并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失的报告。 做空是证券金融里一个很常见的操作手法。你比如说某家公司的股票价格因为某些利空消息而下跌,你预测它还会跌,于是你就提前在低位买进它大量的股票,然后等着它继续下跌,你在更低的位置再买进一次,这样,你每次买进的股票,它的价格都是往下的,你的总成本虽然高,但你购买的数量多,所以总体支出还是有限的。
这种操作手法需要两种勇气——首先是面对下跌的股票而不恐惧的勇气;其次是面对不断亏损的资金而不绝望的毅力。当然,最后的结果往往证明你是对的,股价确实在继续下跌,到一定的时候,甚至有可能出现连续跌停板的现象,这个时候你就可以选择卖出止盈或者等待下一个拐点到来(翻本)。
很多投资者不喜欢做空,认为只有做多的才是股市里最正确的做法。其实做空也符合道氏理论里面关于趋势的三大要素——“上涨、下跌、震荡”中的一种,而且对于防止杠杆资金被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然,做空也有自己的风险所在,那就是对市场判断的错误以及由此带来的止损出局的风险。
浑水公司(muddywaters)是一家主要从事做空研究的投资机构,2010年它一举狙杀中庚能源之后声名鹊起。如今浑水公司又频频在中概股中出手,“狙击”做空东方纸业、绿色大地、多元汽配、中国高速柴油、东南融通、中国数码、中国保健品、世纪瑞尔、网秦等多家上市公司。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日趋成熟的今天,在“三公”原则的指引下,在监管机构、上市公司、专业机构、大众媒体等社会力量的呵护下,中国资本市场是否也会出现一家浑水呢?答案是肯定的,在不久的将来(3-5年),一定会出现一家浑水式的机构。
首先,市场环境日趋规范,做空机制的推出指日可待。中国资本市场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逐步趋于规范,相关法律法规日渐健全,虚假信息披露、企业粉饰报表等违法行为的监管日趋严格,IPO注册制度推出也指日可待。做空机制的引入将为投资机构搭建一个做空平台,而做空机制的推出将更促进市场规范发展。
其次,中小投资机构面临发展瓶颈。目前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的研究业务趋于垄断,而他们的核心业务是打造“投资航母”,对于一些风险大、成本高、效益低的边缘性业务的关注度不断降低,例如对存在巨大风险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这为一些中小投资机构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思路,未来几年,将可能在IPO咨询、上市公司并购以及做空研究机构方面出现一些“小而美、小而专”的机构。
第三,将诞生一批“深水”研究牛人。美国资本市场发展百年,其相关法规以及公司的运作模式、理念等相对成熟,因此做空研究机构只要把精力研究财务报表等信息便可发现公司的漏洞和缺陷。而中国资本市场还处于成长阶段,公司治理存在诸多需要探索和规范的问题,因此针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做空研究机构需要有更多深入的研究、对比、实证,将诞生一批具有深度研究能力的“深水”研究牛人,并将引导资本市场从“浅水区”迈向“深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