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打击数字货币?
1、首先明确一点,国家不会让虚拟货币或者数字货币大规模流行起来; 原因不复杂,因为货币(支付手段)如果脱离了现实世界的商品和服务基础,就会形成信用危机,而且这种信用危机会呈指数增长; 而国家印发钞票的时候是有成本底线在那里,超发多了会损害老百姓利益;同时,由于法币具有强制性发行和流通的特征,所以即使出现信用危机,也不会出现急剧贬值情况,整个社会还是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着货币兑换,不至于发生混乱。 但如果是数字货币,就完全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崩溃,而且是难以控制地快速崩溃,对金融体系甚至整个人类社会造成颠覆性影响。这个后果不是任何国家能够承受得起的。
2、接着看看各国对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态度。 目前全世界主要国家对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都持有否定态度,认为其不具备作为货币的条件,应当认定为一种投机性的金融产品。其中有些国家(比如俄罗斯)甚至还禁止了比特币的交易。 对于这些国家的做法,我个人是认同的。毕竟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特性还没有被充分研究透彻,而人类对于新生事物的认知往往是靠不断地试错来完成的。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对这些“可疑”的数字货币采取一定程度的限制措施,我认为是很合理的。当然,我们完全可以以更高的热情去探索这些数字货币的潜在价值,以及可能带来的机遇。
3、最后来看看我国对于数字货币的态度。 相比于前两个问题里的其他国家,我国的立场就显得格外明晰和坚定——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数字货币! 为什么呢?我想起了几年前央视报道的一种现象:当时,有一些人通过伪造信用卡透支消费,然后购买实物资产(房子、二手车等等),等到物价上涨后再倒卖赚钱。当时央视财经频道还特别介绍了这类案件的作案手法及特点。 我想,如果说电视新闻报道这类用假币买实物的案件还只是触及道德底线的话,那么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就是直接挑战法律的底线了。因为任何一笔比特币交易都是无法追踪其源头(由于区块链的特性),这给犯罪分子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洗钱渠道。 可以预见,如果继续放任不管,不出几年,比特币之类数字货币必然会成为国际贩毒组织、贪污腐败分子等洗钱的最佳通道,到时候再想打击可就难了。
夏左优质答主加密货币成为国际资本流动新渠道,我国国内资金以更隐蔽方式外流。2019年加密货币总市值超过2500亿美元,是2018年的两倍,日交易量超过200亿美元,加密货币市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在我国严控外汇的制度背景下,加密货币成为部分资金外流的新渠道。一方面,部分场外资金会通过非法渠道或网络平台等方式购入加密货币,加密货币交易过程以网络平台作为载体,其交易记录难以完全追溯,且交易速度极快,监管难度较大。另一方面,部分场内资金通过虚拟货币交易所跨境转移,一些人在国外建立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其服务器在国外且不受所在国的监管,但实际却由国内团队运营,国内投资者在该平台购买加密货币并转移到国外的账户从而达到转移资产的目的。在此过程中,由于加密货币高度的市场价格波动性,使得这部分外流的资金的规模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跨境资金无序流动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一方面,加密货币作为一种特殊支付方式,存在成为新型支付手段的潜力,当部分支付需求转移到加密货币上时,将对传统的货币金融体系和央行货币政策调控造成潜在影响。另一方面,加密货币成为跨境资金流动的新渠道,并且有进一步规模化发展的趋势,跨境资本在加密货币和法定货币间快速转换,极易形成资本外流并诱发或加剧地区性金融风险,严重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加密货币缺乏币值稳定性,易引发和积累金融风险。加密货币脱离货币政策调控,具有币值波动剧烈的典型特征,存在高度的投机性和不可预测性。一是成为部分洗钱、逃税等非法交易的新途径,破坏金融秩序,加剧洗钱、偷逃税款和恐怖融资活动的跨境传播,使相关措施实施的有效性受到削弱,增加金融风险的跨国传染。二是易被用于非法集资等金融犯罪行为。由于数字货币去中心化的属性,一些ICO发行的数字货币存在较高隐蔽性,容易被不法分子用于实施非法集资类的刑事犯罪活动,而且调查取证和追缴存在较高难度,潜在威胁较大,严重侵害社会公众合法权益,扰乱经济金融秩序。三是可能引发社会公众对货币理论和现行货币政策产生混乱认识,容易形成社会矛盾,滋生金融风险,危及金融安全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