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如何引领行业未来?
作为科技实力的象征,ip已经成为很多品牌的战略重心,苹果、戴森、华为、大疆等都以过硬的ip储备闻名于世,成就了其在全球科技行业的领先地位。随着2018年专利法修正案(草案)的落地,国内对于企业科技实力的界定将由唯专利论向专利、商标、软件著作权等多种类型ip并重的方向转移,企业将可以依据自身的创新成果类型组合制定全方位的ip战略。因此,企业应当更加重视多元化的ip战略,结合专利法修法的契机,做好专利、商标、技术秘密甚至软件著作权的合理布局,在巩固并扩大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布局,使ip真正成为引领企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成果显著,涌现华为、大疆、商汤科技等诸多科技创新型企业,与美国、日本等ip实力强国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182.5万件和121.6万件,授权发明专利量23.8万件;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总额193.9亿美元,同比增长30.3%。同时,我国2017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38.2万件,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截至2017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共计135.6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8件,较2016年底提高1.8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曾指出:按照当前的增长速度,中国将在5年内成为全球专利申请量第一的国家。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中国在ip工作上还面临一系列挑战。2017年,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9.8件,与创新型国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0件以上仍有较大差距。2017年,我国商标申请量574.8万件,有效注册商标量1492万件,而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商标申请量和有效注册商标量都高出我国一倍以上。在马德里国际商标申请量上,美国为7136件,我国只有4086件。整体来看,与美国等ip强国相比,我国依然存在专利与商标申请量不平衡、发明专利与有效注册商标量有较大上升空间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