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利润怎么算?

关联关联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发公式,再解释原理和细节 企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投资收益 其中,期间费用又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上述公式中的“+”号代表的是增加,“-”号代表的是减少。 这里需要明确一点是:这里的利润是在不考虑所得税情况下的利润(因为所得税属于调节作用,不影响核算)。在计算的时候应该将企业所得税加回到各相关费用中。 那么现在来解释每个项目:

1.主营业务收入——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收入,如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所取得的收入。

2.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相对应的支出,如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所发生的各项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3.期间费用——日常行政管理支出的总和,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由以上项目组成。

4.其他业务收入——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如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等所取得的收入。

5.其他业务成本——与其它业务收入相对应的支出。

6.投资损益——企业对外投资和持股收益或损失。 如果对资产处置和长期股权投资比较熟悉的话,可以直接看最后两行,如果处置了固定资产或者长期资产而导致的损失,会从贷方出现;相反,如果由于持有被投资单位股权而增加的收益,会在借方表现出来。

燕南鸿燕南鸿优质答主

企业所得,亦称利润,在一般理解上,企业的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按《企业所得税法》的提法,企业所得是指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和其他收入。 企业所得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企业(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由纳税人缴纳(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除外)。

在企业所得税中,所说的利润与一般理解的利润有所不同之处是,所说的利润是经过在会计核算利润的基础上按照税法规定调整后的利润,也就是应纳税所得额,它不是会计上核算的利润。在纳税人报送所得税申报时,要经过对照会计与税法的规定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例如2008年起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准予税前扣除,但要依照税法规定的范围和标准计算扣除,超过部分,以后年度可以结转扣除,如公益性捐赠支出;支出不得扣除的,如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以及要作纳税调整的,如工资薪金支出。所以《企业所得税法》所指的利润是与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联系在一起,可以简称所得或所得额。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