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过度融资原因?

闻立龙闻立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因为,对于大多数创业公司来说,融到的首轮融资金额远大于其需要使用的资金。 根据大数据统计,80%的创业者首次融资额都超过其创业初期实际需要的金额,而且越优质的创业公司往往能够融到越多的钱(见图 1) 对于创业者来说,真正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融到更多钱——当然是越多的越好;而并非是自己到底“缺”多少钱,这个所谓的“缺”其实只是“需要”而已。

举例来说,一个创业项目如果通过天使投资来实现早期融资,通常都是先找到一个“领投机构”,然后由该领投机构找到其他投资者,共同来完成对项目最初期的股权投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一般天使投资都会采取组团的方式来降低投资风险,所以单个天使的投资金额都不会太大。例如,在阿里巴巴刚刚创建之时,天使投资人蔡崇信第一次就只投了10万美元。然而,就是这看似微不足道的10万,却在后来的日子里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所以,对企业来说,只要你的项目够好、市场前景广阔,那么就可以大胆地去融更多的资,同时,你也能更好地掌控未来的企业发展方向。 当然,在现实中也不否认有这样那样的例外情况存在,有些企业经营出现问题导致融资困难甚至破产,而有的企业却能在连续亏损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从容地融到大量资金。究其原因还是来自企业自身,比如企业是否有强大的背景和足够的实力,是否拥有良好的商业模式和成长性,是否是行业里的领头羊等等,这些都将影响一家企业的融资能力。

葛伟杰葛伟杰优质答主

企业过度融资的原因:

1、企业负债融资成本大幅低于权益融资,而财务困境成本却不高

对于企业而言,最理想的状态是只承担有限的财务风险,在这种状态下,企业可以获得负债的税盾收益,又不会爆发太高的财务困境成本,因此会选择适度的负债水平。一般认为,权益融资的成本要高出负债融资的成本,也就是说,相比于权益融资,企业更愿意通过债务融资从而达到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而财务困境成本是企业财务杠杆受到约束的关键因素,如果企业财务困境成本很高,则会倾向于低杠杆;如果企业财务困境成本不大,倾向于高杠杆。从实际数据来看,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13~2015年的年平均IPO融资额只有3.1亿元,而年平均债务融资额为375.8亿元,即每年平均通过债务市场融资120倍于IPO的融资额。因此,企业通过相对低成本的负债进行过度融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实际中,我国企业的财务困境成本都不高,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企业缺乏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人控制较为普遍,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控制权不像美国等发达国家那样重要,因此不会特别在意企业的财务困境。另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并购、重组、借壳等行为较为普遍,濒临清算的企业可以通过重整或被兼并的方式实现重生,财务困境成本较低,这从我国上市公司的低破产率可以得到证实。从实际数据来看,2013~2016年度我国上市公司通过破产重整和被兼并等方式实现重生的公司总数为77家,而发生破产和退市的公司仅有35家,即每年仅有不到0.5%的上市公司发生破产。从单个行业来看,制造业上市公司存续率接近100%。

2、外部投资者对企业缺乏有效监督,而企业所有者则倾向于通过多种方式来转移过度融资所得

企业过度融资所得的“余款”有可能通过各种途径被企业所有者转移,而内部人控制在上市公司较为普遍存在,所有者和管理者高度重叠,外部投资者难以对企业形成有效的约束,这就为所有者转移资金提供了制度缺陷。从实际来看,存在内部人控制的企业,其过度融资的可能性更大。从实际数据观察,我国存在内部人控制的上市公司为总数的28%,而存在内部人控制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总数的37%。另外,本文通过对2012~2016年的281起“非关联交易”进行汇总分析发现,存在关联方资金占用或非经营性占用的公司为221起,占比高达78.6%。由此可以推断,我国上市公司过度融资与内部人控制存在一定相关性。

3、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利用杠杆收益进行“套利”

除了企业自身过度融资外,一些企业还通过控制或投资其他企业的方式,利用杠杆收益进行“套利”。从实际数据观察,2013~2015年度,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并购行为的公司总数分别为239、338、437家,分别占全年总数的28%、37%、47%,即大约每两年就有近一半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实施了并购行为,说明我国企业并购较为活跃。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