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希望如何对待商誉?

皮梓榆皮梓榆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首先,应该明确一点,商誉作为无形资产,其本质上是一个“市场溢价”,它所反映的是被收购方预期未来能给买方带来的超额收益;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商誉应该是一种积极的资产,而不是一种消极的负债。

2、其次,从会计处理方法来看,目前国际上对于商誉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将商誉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资产(即直接确认法);另一种是认为商誉的形成是由于并购双方各自价值之间的差异而导致的,因此这种差异应当作为合并后新企业总价值与各单项资产、负债价值的差额(即递延法)。

3、我们讨论的问题是一个企业的商业价值和交易价格问题——由于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所以交易价格会低于企业的真实价值;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在企业估值的过程中会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但这些因素最终都会映射到企业未来的自由现金流上。

4、回到题主的问题,我注意到题主的论述中出现了“期望值”和“预期”等概念,这些概念在经济学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表示了基于当前信息的情况下,人们对未来的一种预测。在这种意义上说,商誉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于被收购方未来预期收益和成本的权衡。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基于预期的商誉并不等同于实际的商誉——实际上的商誉只有在交易发生时才能确定下来。

漆采曦漆采曦优质答主

商誉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是企业超过正常可获利能力的部分。计算商誉价值有两种方法,分别采用购买时点和购买后,导致商誉存在入账价值和后续计量(摊销后价值)不同。新准则虽然规定商誉无须进行摊销,但要进行减值测试。

商誉在企业发生并购行为时形成,是购买方的购买成本与所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商誉包含了顾客忠诚度、优质管理团队、公司声誉和地理位置优势等多种因素所创造的价值。商誉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扣除企业各单项资产价值之后的余额;商誉是企业一项特殊的无形资产;商誉依存于企业整体和企业各单项资产的特殊结合中,有不可分离性;商誉没有单独的经济绩效,只有在整体或各单项资产共同发挥作用时,才能显现商誉带来的效益,故商誉亦具有从属性;商誉的存在可以为相关企业带来实际收益,且具有可计量性。

商誉的后续计量的两种模式:一是“摊销法”,即规定年限对其进行系统分摊;二是“减值法”,即对商誉以可收回金额为基础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确认减值损失。商誉的后续计量的两种模式的利弊:摊销法的优点是将商誉的价值随着其寿命周期逐步确认为费用,进入成本,反映在企业利润中,达到在商誉实际发生损耗的期间,将其消耗的价值予以转出;缺点是缺乏理论依据,商誉的受益期的估计主观性较强。减值法的优点是能够及时反映商誉的实际价值,有利于财务信息使用者了解商誉的现状,加强决策的有效性;缺点是不能够将商誉价值在其受益期间逐步确认为费用。

综上所述,对商誉后续计量采用“减值法”更符合实际。新准则规定,商誉不予以摊销,而应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发生的商誉减值要进行账务处理: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商誉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一经计提,在持有期间不得转回。商誉的这种后续计量特点,与土地使用权、软件等收益期限较长的无形资产在经济性质上更为接近,符合经济现实。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