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什么营业成本高?
一、成本核算不精准 有些企业的成本是估算的,没有具体统计;有些是企业自行制定标准来核算成本的,并没有按照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计算,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企业营业成本居高不下甚至虚高的现象。企业要准确的核算每一项成本和费用支出。
二、盲目采购 很多中小企业对于原材料或者是货物没有做到合理订购,经常出现库存数量多或者库存资金占用量大的情况,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还有的企业为了减少资金投入,会采取延迟采购的方式,也就是等到产品快要生产的时候再去订购原材料,这种方式其实也很不可取,因为中间存在着不确定性,一旦需求变化,有可能造成原料过量或者不足的情况,这两种情况都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三、成本控制手段落后 一些中小企业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成本控制体系,都是通过员工主动汇报或者相关部门定期汇报的形式来掌握成本信息,这种模式很难实时了解所有的成本变动情况,导致无法及时把控成本,造成成本失控的现象。
四、费用支出随意性大 很多企业都是在发生费用之后由经办人员填写一张报销单就可以报账,至于是否应该发生此项费用或者是否应该由个人负担此笔费用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样就造成了企业对各项费用的控制力不足,使得企业经营成本水涨船高。
五、忽视供应链的协同效应 很多企业管理供应链的思路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即从“供应商-工厂-销售终端”这条线性路线去考虑问题,这样的思路很容易错过很多降本增效的机会。目前许多优秀的企业都意识到需要构建一个网络化、立体式的供应链系统,借助信息技术打通上下游,实现资源的有效调配和高效利用,从而降低成本。
营业成本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
一是销售数量少,分摊固定费用大。比如生产车间、仓库等人员工资,房屋租赁费、折旧费等。这些费用一般按制度规定直接计入产品成本。销售的产品少,上述固定费用只能分摊较少的产品中,每单位产品成本必然就高。
二是原材料消耗大,消耗成本高,导致单位产品产量指标低。
三是生产工艺落后,作业工时长,劳动生产率低,导致单位产品产量低。
四是人工成本高。如果企业所在区域劳动力成本高,或者执行工资标准、计件单价过高,也会导致产品单位成本增加。
五是存货流转方法影响。按照制度规定,企业存货流转计价方法可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企业一般选用“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假设先购入的存货先以售出或耗用。如果物价大幅上涨时期,那么在销售时,先售出的存货物价低、成本就低,这样在物价大幅上涨期间,就导致已售产品成本少计、存货成本虚高,即实际营业成本低。
同理,如果在物价大幅下降期间,选用“先进先出法”就导致已售产品成本多计,即实际营业成本高。
企业在物价大幅上涨期间,如果选用“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存货流转成本,就会使已售存货成本升高,因此导致营业成本升高。营业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配比确认利润,营业成本高,确认利润就低,减少了企业所得税。
六是市场环境影响。如果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积压、滞销严重。为了刺激市场,销售部门采取了降价促销、买赠促销、折让销售等措施,必然导致毛利率下降。因此,实际完工入库的产品单位成本是低的,但由于销售价款降低,导致确认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少了,相应的主营业务成本也减少了,即营业成本较之没有采取降价促销时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