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包括哪些内容?
劳锐最佳答案
2014年,国务院正式出台《中国社会救济和扶贫开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关于社会救助、扶贫开发工作的综合性行政法规。 《条例》明确了救助和扶贫的对象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公民提供必要的救助和扶助措施,保障其维持基本生活。
其中第四条规定了“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社会救助事业”;第十七条指出“国家对因灾因病等突发事件导致生活暂时困难的家庭和个人,或者由于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残疾人,给予临时救助”;该《条例》还明确将贫困对象分为五类进行救助—— (一)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和扶养人的居民; (二)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能就业的失业人员; (三)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且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的城镇居民; (四)农村村民; (五)依法担任无限额公益责任的个体工商户和家庭承包经营者。 民政部在解读该《条例》时还指出:“国家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等社会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
同时,为加快贫困地区发展速度,减轻农村贫困程度,2015年起,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扶贫工作责任制的通知》及其实施意见。文件指出,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投入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逐步建立可持续的扶贫融资体系。还要求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裴婧优质答主教育扶贫:加大财政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健全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资助政策体系;继续组织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启动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对口拓展计划;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落实国家助学金等就学优惠政策,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社会保障扶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提高贫困人患病医治能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健全重大疾病救助制度,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五保户、优抚户、残疾人等特困群体生活保障政策,提高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反应能力,构建多样化综合性农村养老模式。
金融扶贫:增加扶贫贴息贷款规模和品种,扩大扶贫贴息贷款的覆盖范围,开展农户小额贷款到户、小额担保贷款、扶贫贴息贷款、扶贫龙头企业贷款等多元化金融扶贫服务,加强农村金融生态和信用环境建设,规范完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强化对金融扶贫工作的考核监督和责任追究。
住房扶贫:以政府补助、政策优惠和对口支援等措施,对贫困地区特别是高寒山区、边远山区农村危房进行集中改造,加快游牧民定居和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加强以“溜索改桥”为重点的农村行人桥梁和以“9+2”为重点的“溜索改公路”建设,加强县乡道和通村公路改造;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强人畜饮水困难区、高氟区、血吸虫病区、饮用水环境严重恶化地区农民和牲畜饮水设施改造,加强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建设和农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