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释股份后有损失吗?
陈先生是某国有上市企业的员工,这家企业最近要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根据重组方案,大量员工将取得该公司股权,以奖励以往对企业发展做出的贡献。根据设计方案,普通员工取得的股权将暂时锁定一年,一年后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今年7月份,这一方案得到股民批准。然而此次重组完成不到两个月,陈女士所持股票解禁日将近,她却忧心忡忡,因为解禁当日就是股价暴跌之日。
记者调查了解到,因为此次股权除权除息涉及到每一股的总收益,相较于正常的分红,这一比率已经非常“惊人”。不仅如此,根据以往类似案例,股价在此阶段极有可能遭到“机构”空前力度的洗盘。
从设计角度来看,此次员工持股项目基本属于“明股平分”,与市场此前热炒的“股权激励”性质不同。所谓“明股平分”,就是员工在获得股份后,并不是像股权激励那样受限或者不要求回购,而是相对公平的享受同等分红的权利。在持股方式上,此项目采取的是虚拟持股和委托入股的形式,将股份暂委托给资产管理公司,每年赠送分红。
陈小姐持有某通信企业股票2.5万股,每股市价约55元。这次“员工持股计划”推出后,她成为员工持股计划的成员。按照方案,持股成员每10股能获得7.1997股,共获得2.4万股,但此时持股数量超过了其持股数量,多出1500股。该上市公司解释说,是因为实行权益分派实行“满股分红”所致。如果陈小姐不出售这1500股,持股比例还将继续上升。
而记者调查中还发现,除去国有上市企业这一类型的外,还有不少上市公司也推出过类似“满股分红”性质的权益分派方案。
北京某律师事务所首席律师杜跃如表示,公司采取“明股平分”方式的权益分派方案,因为存在“额外”增加全体股东权益的可能,所以存在“触发限售”的法律风险。
据记者观察,近期这类股票都在不同的阶段出现过“异常”表现。其中某银行股6月23日放量拉升,收盘涨1.66%,随后三个交易日的最低价均小于昨日的最高价。业内人士指出,其股价异动可能离不开“员工持股计划”这个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