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资产减值什么意思?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通常包括各类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库存商品、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等。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企业设计产品、制定工艺、技术资料、工艺装备等过程中发生的耗费,不能直接认定,应作为当期费用,不应计入存货成本。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一般情况下,可变现净值根据存货的用途,分别按以下两种情况确定:
1、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其可变现净值应为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2、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该材料仍然应当按照成本计量;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该材料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
存货跌价准备通常应当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企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应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企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为: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企业出售、对外投资、对外捐赠、对外偿债、盘亏、毁损等减少的存货,应同时结转存货跌价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