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泰集团何泽平?
我1986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当时任内科住院医师,遇到一位来自内蒙的14岁女孩,因严重贫血、低热、无力就诊。查体后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因当时条件所限,未作进一步检查。给予维生素、输血等治疗,症状无改善。住院20余天后死亡。
一年后,即1987年底,我在西安交大二附院进修期间遇到了同样的病人——一个来自宁夏的13岁男孩,因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病情进展迅速,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当时该患儿面色晦暗、乏力、头晕、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并出现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症状和体征。血常规:白细胞 3.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6×10^9/L,血红蛋白60g/L,血小板计数30×10^9/L。全身体格检查:发育落后,营养状态差,面色黧黑,皮肤有瘀斑及少许鳞屑,颈部、躯干可见大小不等的皮肤结节,肝脾淋巴结肿大,四肢活动不便,走路时全身发紧、摇晃、步态不稳。
当时诊断为“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当时还不到14周岁),当地医院建议停止治疗,回家等待死亡。家长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带着患儿来到我院求治。
经过认真研究患儿的既往病历资料和当前临床表现,我们予以积极治疗,但终因病情太重,于1988年元月不幸夭折。 我至今还记得这个病例,记得那个瘦弱的小女孩,记得她母亲悲伤的面容和她父亲哀伤的眼神。
后来,我因工作关系曾在协和见过患儿的叔叔和阿姨,他们都已经不再伤心,而是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他们新的生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