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能够自给吗?

曹晓彦曹晓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爷爷是抗战时期的老兵,当时他们部队的粮草供给方式就很有意思——在东北抢的粮,运到山西后,交给八路军,让他们去打鬼子,打完以后,再运输到延安和陕甘宁边区。这实际上就是间接供应,或者叫做“以战养战”。

到了50年代初期,我们国家的粮食还是不够吃,于是开始大量种植水稻和小麦等主粮,同时还在南方地区开始修建大型水库,目的就是增加粮食产量。

6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大量进口米、面等粮食品种,当时的做法是“调米买面”,也就是用小米换大米,用人民币买面粉,据说甚至用铜板换鸡蛋。

70年代前期,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口粮供应基本上达到80%以上,还有20%左右的口粮补贴,用来购买肉类、豆制品和蔬菜等副食。这个时候因为油料不足,所以食用油基本上是限量供应(后来连食用油也用粮票来买);肉也是限量供应,比如每个月只有三斤瘦肉,其余都是肥的;鸡蛋则是更稀缺的东西,据说有人为了买到鸡蛋,把家里仅有的鸡蛋都拿上,排队去买,但往往还是买不到。

后来,随着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我们的口粮有了保障,食用油也不断增产,直到90年代中期,人们才真正解决了吃饱的问题,进入一个吃不愁的时代。

印晨炜印晨炜优质答主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老百姓的“定心丸”。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据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数字,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2018年粮食产量近6.6万亿斤,是历史第二高产年,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产量达5.85万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特别是小麦、稻谷两大口粮作物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二分之一左右,实现了产需平衡有余,完全可以确保口粮的绝对安全。

近年来,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我国的畜产品消费不断增加,导致优质饲料用粮的需求持续增加,玉米产需存在一定的缺口,需要通过增加大豆、高粱、大麦等饲料用粮来调剂。2018年机构改革中,国家重新组建农业农村部,负责农业农村和扶贫工作,重新组建后的农业农村部继续立足国内保障自给,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将大豆作为重要大宗农产品统筹考虑,加大政策扶持,持续提升生产能力和供给水平,力争在保障谷物安全基础上,着力提高大豆自给水平,保障饲料粮供求平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