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依靠什么?
谢邀! 中国的经济,从短期来看,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从长期来看,主要靠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 中国经济的增速在全世界是数一数二的,2010年时还出现过8.7%的高速增长(世界银行数据)。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生产函数的变化,二是投入要素的变化。前者涉及生产率问题,后者涉及要素成本问题。 生产率的问题很复杂,但主要是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这个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教育投入及产业政策有密切关系;而要素成本问题,主要是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下降。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劳动力和土地都属定价过高的“供给紧张型”,因此尽管劳动力一直大量过剩,土地也一直供不应求,但因为价格高,所以没有形成效率很高的激励。只有改革开放以后,劳动力市场和土地使用权市场逐渐完善,尤其是加入WTO以后对土地的管制放开,中国作为“后发优势”国家,可以享受先进技术和产业梯度转移的双重福利,经济增长才迅速起来。
但最近几年,由于资本和技术的输入国(如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得较快,而且不少国家出台产业保护政策,对中国外贸出口影响较大,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于是政府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降息降准)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基建投资),维持经济增长。
但宽松的政策是有代价的: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为了维护全球产业链中低端地位的稳定,我们不得不付出这个代价。 从长远来看,要想从根本上提升中国经济的活力,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尤其要深化土地制度和劳动力的市场化改革。毕竟GDP的三分之一来源于土地相关产业,而城镇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劳动力依然属于稀缺资源。只要这两个关键要素的体制性障碍不打破,中国经济就难以出现飞跃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