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房本位吗?

仲席佩仲席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不是,中国实行的是银行本位(或称银行信用,货币信用)基础上的国家信用体系。 先放对比图,方便大家理解,中国现在还是和国际社会有很大差别的。 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是:当一国的通货膨胀率高过该国银行的利率时(如图中的B点),国际上普遍会认为此国央行在滥印钞票,此时该国的债务在国际社会上就不值钱了,因为作为债权人的国际社会的其他成员都觉得自己手里的钱变得更不值钱了,所以会要求还利息并增加偿债的规模;而当一国的通货紧缩率比其利率高的时候(A点),会认为此国央行在回收流动性,这个时候就要增发货币甚至透支未来经济增长来维持利率水平,从而保护自己的本金安全。

中国的特殊情况在于,在改革开放以前是计划经济,物价由计划调控,理论上来说是没有通货涨落的,因此不存在央行滥发的纸币换回人民手中“贬值”的钱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市场机制逐步引入,但由于整个宏观经济体系仍然受制于供给方(生产环节),所以价格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波动,但总体上涨或下跌的幅度受到宏观调控的限制。同时由于国有企业亏损导致税收减少,政府为了弥补财政收入减少了民众手中的钱即减少了债券的规模,加上投资需求上升,基础货币投放增长,由此带来的通货膨胀也是不可避免的。

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是综合性的,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监管政策的调整,其中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常备借贷便利等,通过调节金融机构的资金头寸来达到调控流动性的目的。当然为了应对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也采用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了总需求的规模。 但无论怎样,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仍然是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国家信用体系。而以国家信用体系为基础就意味着政府有义务对银行债务进行兜底,这意味着不管经济运行如何,只要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和居民需要,政府都要无条件地提供资金。在这种体制下,虽然通胀率和利率都有上涨的空间,但在目前阶段,出于稳定考虑的考虑往往让位于刺激经济增长的需要。

慕容瑶颖慕容瑶颖优质答主

在中国,人们买房不是为了让房子成为未来退休资产的选项之一,而是一种不得不为之的行为,因为在中国不买房就没法落户,没法落户就没法上学,没法上学就没有办法在城市里面扎根。为了下一代,很多家庭都不得不咬牙买房,这导致购房的目的是为了落户,而非获利,所以在中国房产更像是一种消费品。

在美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房子只是一种居所,可以租房也可以买房,不论房主是租的是买的,在美国都可以解决居住的问题。因为美国的学校是学区制的,只要在哪个学区居住,不管是租的房还是买的房,都可以在该学区内入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