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何时进入中国?
1865年,拜耳在加拿大建厂生产阿司匹林; 1902年在德国建成欧洲第一座化工联合企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拜耳为德军供应了500多万吨的炸药和化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又提供了470万吨,是纳粹德国的主要军火供应商之一; 三次世界大战把拜耳的工厂都摧毁了,战后美国扶持他重建了工厂! (三战前的拜耳标志)
拜耳最早进入中国市场是在1907年,由商部奏准开办的“德华制药厂”,地址在北京崇文门外草厂九条,生产的药品有六神丸、紫雪散、清心明目上清丸等,当时中国医学科学院的药物研究所曾对其进行过研究评价:
“该厂出品的六神丸于一九五五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列入甲类成药之中,并定为非卖品,仅供临床使用,说明该药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为中国传统药物中的佳品。” 至于那款著名的阿司匹林,则是1926年进入中国的。
到“文革”前夕,北京拜耳制药公司共有职工382人,年产各种药品200多个品种、4万多箱,主要产品有止痛片、阿司匹林、去痛片、复方氯丙嗪片等。
1992年,德国拜耳公司正式进入中国,目前已在多地设立了机构,旗下主要设有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和拜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两大业务组,并在两地设立了中国区总部。“拜耳在中国的20年”庆祝活动日前在北京举行。活动上拜耳宣布一系列在中国的投资计划,涉及健康、农业、材料等多方面,并启动“中国儿童安全用药爱心工程”和“预防宫颈癌健康宣教计划”等公益项目。
目前,拜耳在中国拥有多个生产基地及近4000名员工。中国是拜耳全球第三大市场,仅次于德国和美国。2011年,拜耳集团大中华区总销售额达14亿欧元。其中,拜耳材料科技销售额为8.12亿欧元, 拜耳医药保健销售额为5.95亿欧元,拜耳作物科学销售额为2800万欧元。
展望未来,拜耳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尔金·戴米勒表示,集团将在中国继续投资,重点放在健康、农业及材料等领域。未来几个月,拜耳将在烟台投资兴建新工厂,生产多用途树脂原材料。去年,拜耳材料科技在江苏常熟投资兴建的聚氨酯一体化基地已正式投入运营。在健康方面,拜耳将投资扩大厦门拜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产能,该生产基地专门从事心血管健康药物原料的生产。拜耳还与杭州泰格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战略伙伴合作关系, 在中国开展各类临床试验研究。农业方面,拜耳作物科学将在扬州市建立研发中心,进一步加强公司在亚太地区的研发实力。
同时,拜耳集团在健康中国项目上积极行动,与卫生部合作启动“中国儿童安全用药爱心工程”,通过开展对儿科医师和药师的培训项目,向消费者提供儿童正确使用制药品的宣传教育。与妇幼保健方面的专家合作开展“预防宫颈癌健康宣教计划”,对广大妇女开展人乳头瘤病毒(HPV)和宫颈癌疫苗等疾病预防方面的卫生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