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子银行为何缘起?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影子银行(Shadow Banking),严格来说,影子银行不是一个金融中介,而是一个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的综合体,指的是那些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个体提供各类金融服务或产品、但不需要接受有效监管的商业银行。 随着全球金融体系的高速发展,影子银行业在各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以美国为例,其影子银行的规模从2006年的7.9万亿美元迅猛增长到2016年的135.8亿美元,占整个金融体系规模的比重也从24%上升到68%。 在中国,由于历史原因,社会融资渠道长期狭窄,除了传统银行信贷,能够提供融资担保的公司和个人很少,导致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十分严重。在此背景下,作为金融创新的结果,各种影子银行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壮大。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可以分为若干种类。
根据业务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同业部/非银金融机构业务部、同业理财和同业投融资平台;
按照服务客户的对象,可分为个人影子银行和企业影子银行;
按交易模式分类,可分为资产业务型、负债业务型和表外业务型影子银行;
依据运营方式不同,可分为传统型和非传统型影子银行;
还可以分为正规影子银行和灰色影子银行等。 目前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已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对金融体系的影响也逐渐凸显出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绕开监管,变相实现套利。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影子银行通过同业部门从事的业务中,约20%属于监管部门禁止开展的融资融券业务,另有近10%业务属于表外业务,均没有纳入正式的监管范围。这些业务借助委托贷款、信托计划等方式,绕过监管的限制和要求,实现融资的目的,进而从中牟利。
二是加剧资金供需矛盾,推升融资成本。对于需求方来说,寻找合规的借贷通道变得更为困难,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和手续费,融资难度和成本上升;而对供给方来讲,由于监管的要求,使得贷款规模不能无限的扩张,资金的供给相对谨慎,从而推高了融资利率。 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显示,2016年全年融资成本的上升,平均下来,企业多花了6000亿元左右,这其中有将近2000亿元的资金成本,是通过影子银行实现的。
三是流动性管理面临挑战。传统的现金管理和流动性风险管理是以资产负债表的维度进行的,而影子银行的蓬勃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的同时,也会导致企业流动性管理能力的下降,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依靠外部融资来满足流动性的需求。
四是金融风险累积,监管压力增大。伴随着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和业务的不断创新,风险也在逐渐积累,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等。同时,由于影子银行大多属于非银金融机构,监管主体较多,容易出现监管真空,增加了风险的隐蔽性,也给风险的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