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价会腰斩吗?

沃思玉沃思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下结论,不会。 但具体行情谁也说不准,现在这情况就像15年股灾之前,各路股神纷纷出来跳神预测,但最终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我来简单分析下当前的楼市,首先政策层面是肯定不会再继续大幅宽松了,但短期内迅速趋紧也不现实,因此短期来看供需两端还在博弈之中;中长期来看,供给端随着二手房交易的放开、新房的不断供应,相对稳定,需求端因为户籍政策的松动可能会保持一定增量,但也远不如之前。

所以总体来看,供需失衡的状况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价格就会保持在一个平稳的范围。 这个平稳是多少呢,我估计大概就在每年2%-4%的幅度上下,这个水平跟过去的涨幅差不多,但是远低于过去几年疯涨的情况。 当然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个结果肯定是不满意的,毕竟之前投入了巨大的成本,期待的是快速套现离场,但如今看来这个预期是要落空了。不过作为刚需的人来说这就是一个不错的信号,至少比前几年暴涨的时候更容易上车。

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房价真的出现了大幅下跌,对经济的冲击也是不可小觑的,因此国家在宏观上也不会放任不管。最近各地出台的各种限跌令、限制贷款审核等政策的背后,其实也反映着市场情绪的变化。 有人说现在的房地产政策像极了当年控制房价的那套套路,限涨限跌,稳住泡沫。但如果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不一样的地方,以前房价上涨是无可逃避的事实,只是过快,所以现在要控住;但现在房价处于低位,而且一直在阴跌,此时再控住显然是没有必要的,所以这次的调控目标不是控涨而是稳,同时因为低利率环境,资金其实一直在往房地产市场涌动,因此真正的瓶颈在于需求端的购买力不足,于是我们看到各种各样限制购房者的政策。虽然这些政策看起来都很“硬”,但其实都是治标不治本,根本的问题还是没有供给,只有减少需求才能彻底解决问题,而减少需求的最终手段就是提高购房门槛,比如增加贷款难度、提高首付比例等等。

修沁兰修沁兰优质答主

房价暴跌甚至腰斩,这是过去两年里楼市调控中最常被提及的唱空观点。每当楼市出现一些风吹草动的时候,总有人认为拐点即将到来,中国楼市即将崩盘。然而,即使是在政策调控最严厉的2014年,楼市也并未出现全国性的大幅调整,房价总体稳中有升。

那么在2015年,唱空者们的预言能成真吗?答案仍然是否定的。从长期来看,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仍具备上涨空间,房价断崖式跳水的出现只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不会被决策层所允许。

2014年,中国楼市出现明显的分化,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和部分重点二线城市量价稳步增长,而沈阳、温州等二三线城市量价齐跌,市场库存高企。

分化的根源来自于人口流动的变化。一线城市和部分重点二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具备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

从人口增量上来看,2013年人口增量最大的三个城市分别是北京、广州和深圳,人口增量分别达到40万人、35万人和33万人。

反观东北沈阳、大连以及浙江温州等地,随着产业衰退和转型的加速,人口净流出趋势明显,人口外迁导致当地的住房需求受到抑制,房价下滑。

随着城镇化改革的推进,预计未来人口向一线城市和少数重点二线城市净流入的趋势不会改变。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的35个城市2014年年末累计库存同比增长4%,但一线城市库存同比下降18%,二三线城市库存同比增长14%。人口的增长将从根本上保证这些城市房价的稳定性和持续上涨的潜力。

在人口不断净流入和房价不断上涨的预期下,一线城市的土地成为优质资源,2014年1-11月,15个重点城市住宅用地流拍率仅一成,北京无一宗住宅和商办用地流拍,楼面价和溢价率同比也维持上涨。

因此,在土地资源的推动下,这些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短期内不存在暴跌甚至腰斩的可能。

相反,房价短期暴涨或将导致投资需求的增加和需求结构的失衡,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因此,房价暴涨也不会被政府所鼓励。

总体来看,一线城市和部分重点二线城市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进,这些城市房价将随经济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而稳步增长。房价暴涨和暴跌都不符合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大方向,因此这些城市房价将呈现总体可控的平稳运行格局,“大起”和“大落”都难出现。

由于人口流入规模有限,再加上供应量充足,房价上涨的速度预计很难跑赢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尽管这些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普遍偏高,但是房价总体可控,暴涨暴跌的可能性不大。

随着未来购房政策的进一步放松,这些城市库存消化的速度将加快,需求得到释放,成交量将稳步回升。总体来看,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一线和部分重点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具备回暖和小幅上涨的条件,而三四线城市仍将继续探底,短期内难以出现复苏行情。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