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解读资产负债报表?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是由资产、负债及股东权益三大部分构成。其中,资产部分表示企业拥有并可以用以从事经营活动(如购买原料、生产、销售和投资项目等)的经济资源(包括资金)以及企业对这些资源的所有权(即净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部分表示企业取得这些经济资源所有权利的来源渠道,或者说这些经济资源的来源是由哪些债权人和所有者提供,以及他们对这些资源的所有权。
资产部分按流动性强弱和变现时间长短划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流动资产一般为能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在报表上变现时间最短的项目置于最前,最长的置于最后,即按照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预付货款、存货的顺序排列。负债部分也按流动性强弱和清偿时间先后划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一般为应在一年内或在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其排列顺序一般为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提费用、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等。股东权益部分包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从表式结构看,资产负债表左右两方的总额总是相等的,符合“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的平衡公式,因此,我们把这种表式结构叫做“平衡表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