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什么时候出现?

广沛桐广沛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最早的养老保险可以追溯到1950年。当年,政务院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对包括退休福利在内的劳动保险项目进行了规定。但当时实行的是国家、单位和职工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的保险制度,这种模式被称做“三驾马车”的模式。 由于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和单位缴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资水平的增长,财政和个人费用相应提高并逐步形成固定比例。单位缴费则一直由单位负担全部费用。在这一时期,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相对明确且稳定。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原劳动部先后发布《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和《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办法》两个文件,开始尝试在制度上建立企业缴费与个人缴费相结合的制度,以实现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这两份文件的出台为今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和理论依据。

1997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首次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了社会保险制度的性质,提出:“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工作的监督检查。” 自此之后,我国逐渐构建起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五大社会保险体系,并实施全国统一的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这些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社保制度进入了全面的法制化轨道。

雷贵斌雷贵斌优质答主

中国古代养老思想源远流长,早在氏族社会初期就已萌芽,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到封建社会趋于定型,从而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养老文化系统,这一体系中既蕴涵着丰富的传统美德,也深深打上了传统宗法制社会的烙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我们熟知的千古名言,它出自儒家学派的鼻祖孟子之口,实际上这句话不仅道出了儒学的老年观,也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养老文化的精髓。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养老文化有着鲜明的伦理色彩,这与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孝悌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对维护家族、宗族的稳定和整个社会的有序运转起了重要作用,“居家理,治国齐”就深刻揭示了家庭与国家的关系。在古代人们心目中,家庭与国家是统一的,家是国的缩影,国是家的复制,因而“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君臣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讲是父子关系的扩大,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很大程度上讲是孝悌思想的外在延伸。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儒家所提倡的养老文化从家庭养老延伸到社会养老,形成了一种由内及外、由小至大、连通家庭和国家的养老伦理和养老制度,并且以一种价值取向作用于全社会,从而使“老有所养”不仅仅被当作国家的责任,同时也深入人心,成为每一个家庭和个人的自觉意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